近日,清华大学针对校园内人工智能应用现象推出重要举措,正式发布《清华大学人工智能教育应用指导原则》,为AI在教学场景中的合理使用划定清晰边界。
这份指导文件由"总则""教学篇""学位论文及实践成果篇"三大板块构成,形成覆盖教学全流程的规范体系。其中"总则"部分确立了"积极而审慎"的总体方针,重点强调五项核心原则:明确主体责任边界、恪守合规诚信底线、保障数据安全防护、培养审慎思辨能力、维护公平包容环境。
在教学实践层面,新规采取"疏堵结合"策略。一方面鼓励学生合理运用AI工具辅助学习,允许在课程框架内探索技术赋能路径;另一方面设立严格红线,禁止将AI生成内容经简单加工后直接作为作业提交,要求所有学业成果必须体现学生独立思考过程。
针对研究生培养环节,文件制定更严格的监管机制。明确禁止利用AI实施代写论文、数据造假、成果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要求导师团队建立全过程监督机制,从选题论证到成果验收各环节确保学术训练的完整性,切实维护学位授予的严肃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