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恒星诞生有门槛?揭秘成为恒星的最小质量及最小恒星实例

   时间:2025-11-28 16:01:20 来源:快讯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浩瀚的宇宙中,恒星如同璀璨的明珠,点缀着无垠的夜空。当我们仰望星空,那些闪烁的光点,绝大多数都是恒星在遥远的地方散发着光芒。与行星不同,恒星拥有自主发光发热的能力,这一特性使其成为宇宙中最为活跃的天体之一。行星则依靠反射恒星的光线才被我们观测到,且质量远小于恒星,如土星质量仅为太阳的约1038分之一,地球更是只有太阳的33万分之一。

在太阳系内,我们裸眼可见的行星仅有五颗: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和土星。然而,夜空中更为明亮的往往却是这些行星,原因在于它们距离我们相对较近。以金星为例,其最近时距离地球仅约4000万公里,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光年距离,使得其亮度远超许多恒星。相比之下,恒星则散布在数光年乃至数千光年之外,如最近的恒星南门二距离我们4.3光年,而最远的肉眼可见恒星海山二则达到了6000光年。

太阳,作为太阳系中的唯一恒星,其质量占据了整个太阳系的99.86%,其余天体加起来仅占0.14%。这一比例不仅体现了恒星在太阳系中的主导地位,也预示着在整个宇宙中,恒星同样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据现代观测,可观测宇宙中的星系数量多达万亿个,每个星系内又包含着上千亿乃至万亿颗恒星,宇宙中的恒星数量之多,难以计数。

恒星之所以能够发光发热,源于其内部发生的氢核聚变反应。在恒星核心,巨大的质量产生的引力收缩压使得温度和压力急剧升高,达到点燃氢核聚变的条件。氢原子核在高温高压下发生碰撞融合,形成氦原子核,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这一过程不仅为恒星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光和热,还通过辐射压与引力之间的平衡,维持了恒星的稳定存在。

然而,并非所有天体都能成为恒星。科学研究指出,氢核聚变的启动需要满足两个关键条件:足够的质量产生的引力,以及将核心压缩到至少1000万K的温度和10万个大气压以上的压力。经计算,天体质量至少需要达到太阳质量的0.08倍,或约80倍木星质量,才能点燃核心氢核,形成稳定的主序星。这一质量阈值成为了恒星与褐矮星(即失败的恒星)之间的分界线。

褐矮星由于质量不足,无法突破氢核聚变的阈值,因此无法像恒星那样持续发光发热。它们的核心虽然也会因引力收缩而发热,但发出的辐射往往难以达到可见光的范围。尽管如此,褐矮星的研究仍为我们揭示了宇宙中天体演化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在已知的最小恒星中,OGLE-TR-122b、EBLM J0555-57Ab和2MASS J0523-1403等天体均接近或达到了理论上的质量下限。这些恒星质量约为太阳的0.08倍,表面温度远低于太阳,亮度也极为微弱。例如,2MASS J0523-1403距离地球仅约12光年,但其表面温度仅约2300K,肉眼完全无法观测到。这些案例不仅验证了恒星质量阈值的理论预测,也为我们深入了解恒星的形成和演化提供了宝贵的数据。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