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在接受《北京日报》客户端专访时表示,人工智能技术正在重塑传统产业格局,其核心价值已从概念验证阶段进入规模化应用期。他提出"所有产业都值得用AI重构"的产业升级理念,并以小米汽车工厂的质检环节为例,展示了AI技术带来的颠覆性变革——通过X光机与AI视觉大模型的协同作业,原本需要人工完成的压铸件检测,现在仅需2秒即可完成判定,检测效率提升10倍的同时,缺陷识别精度提高5倍以上。
在制造业智能化转型方面,雷军透露小米已在北京布局两座智能工厂。位于亦庄的"黑灯工厂"通过全流程自动化生产,年产能达百万台智能手机;新落成的昌平工厂则将年产能提升至千万级,生产效率较传统模式提高60%。他特别强调,这种跨越式发展得益于产业链协同创新模式——小米与300余家上下游企业建立技术联盟,在精密制造、工业软件等关键领域实现技术突破,带动整个产业生态升级。
针对北京的产业优势,雷军分析称,首都聚集了全国47%的院士资源、90余所高等院校,以及活跃的创投生态,这些要素构成AI与智能制造发展的独特优势。他透露,小米正在研发的第五代人形机器人将于五年内进入工厂作业,未来更将拓展至家庭服务场景。相较于工业场景,家庭服务对机器人的交互能力、环境适应性和安全标准提出更高要求,这将成为下一个万亿级市场的重要入口。
对于北京智能制造发展路径,雷军提出三项建议:一是开放更多工业场景作为技术试验田,支持龙头企业建设示范工厂;二是建立"研发-测试-迭代"的闭环生态,为中小企业提供真实产线验证环境;三是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在精密加工、工业软件等"卡脖子"领域实现系统性突破。他强调,北京应避免发展劳动密集型制造,而是要聚焦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智能制造领域,在人工智能时代抢占产业制高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