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秋末冬初新玩法:“偷甘蔗游戏”成中产解压新宠,能否成文旅新窗口?

   时间:2025-11-28 20:00:21 来源:互联网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秋末冬初,一种名为“偷甘蔗游戏”的新兴娱乐活动在网络上迅速走红,成为社交媒体上的热门话题。这项活动起源于四川某甘蔗田老板的创意,他以每根甘蔗9.9元、每人2.99元的价格推出“偷甘蔗游戏”,让消费者在购买门票入园后,一边躲避巡逻的NPC,一边体验沉浸式偷甘蔗的乐趣。

据甘蔗地老板的助理童女士介绍,老板受到网友创意启发后,将45亩甘蔗地改造成大型“剧本杀”场景。田里安排了40多个固定NPC巡逻“抓捕”游客,部分体验者甚至主动加入NPC队伍。活动首日便吸引了不少人前来体验,现场气氛热烈,参与者反馈良好,玩完后还一起聚餐交流。

专程从成都自驾前往眉山参与游戏的陈女士表示,她在社交平台刷到相关视频后觉得很有趣,便决定前往体验。尽管天色已晚,但田里仍有许多兴奋的游客。陈女士被NPC抓住后,支付19.8元购买了两根“偷”来的甘蔗,随后还举着扩音器加入NPC队伍“围猎”其他游客。她形容这场游戏像“猫捉老鼠”,既解压又能锻炼身体,参与者都乐在其中。

随着社交媒体的传播,“偷甘蔗游戏”迅速在全国各地兴起,成为现象级娱乐活动。其火爆背后,情绪价值和社交价值是两大关键因素。游戏分为狩猎甘蔗的A队和狩猎A队的B队,通过“偷盗”这一反主流叙事概念,将热门游戏中的“轻量化冒险”和“搜打撤娱乐”带入现实,为高压环境下的打工人群提供了释放压力的出口。参与者购票入场后,身份从“白领Tony”“大厂Amy”转变为“铁柱”“二丫”,这种身份重构满足了人们对情绪价值的需求。

《2025 Z世代双十一消费行为报告》显示,56.3%的受访者选择为情绪价值或兴趣买单,较2024年增长16.2个百分点。在“偷甘蔗游戏”中,消费标签从“功能性”转变为“情绪性”,人们更愿意为这种独特的体验付费。同时,社交价值催生的“炫耀性消费”也推动了游戏的热度。从1899年通过奢侈品炫耀财富,到如今通过公开消费强化个人形象,这种行为始终存在。参与“偷甘蔗游戏”的玩家通过分享照片和视频,能够强化“时髦”“爱运动”“喜欢玩抽象”等受欢迎的人设标签。

从消费心理角度看,“偷甘蔗游戏”与“盲盒收藏”有相似之处。玩家在进入游戏前,无法预知自己是会成功“偷盗”还是被NPC快速抓捕,这种对不确定性的期待会刺激多巴胺分泌,增加消费的“上头”感。类似《三角洲行动》《逃离塔科夫》等搜打撤游戏的乐趣,也在于玩家之间的博弈对垒——胜者带着物资撤离,败者则面临物资或时间清零的后果。

然而,“偷甘蔗游戏”作为类对抗性活动,若想成为长期娱乐项目,仍需优化。NPC追逐时游客手持农具、农田沟壑可能带来受伤风险,现场秩序问题也引发关注。有游客反映,部分人“偷”到甘蔗后随意丢弃,甚至未付钱就直接啃食,造成不必要的损耗。尽管如此,该游戏仍展现出商业潜力,每晚千人的客流量有望带动地方文旅消费增长。例如,青神县文旅为承接游客红利,推出住宿8折、景区免票等福利活动。只要部分游客不仅“偷”甘蔗,还会消费其他文旅项目,甘蔗地就能成为地方文旅布局的新切入点。

当前,“偷甘蔗游戏”已证明其商业潜力和内容流量价值,下一步需重点优化秩序引导和规范化娱乐,避免现场混乱和体验不佳影响场地口碑,从而将流量转化为长期客源。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