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苹果iMac已是落日黄花

   时间:2012-12-31 10:53:42 来源:腾讯科技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12月31日消息,苹果今年早些时候发布的新款iMac赢得了媒体、业界以及消费者的一致追捧。上市以来,关于这款产品的报道、测评比比皆是。在一边倒的叫好声中,著名科技博客TechCrunch撰稿人MG·斯格勒(MG Siegler)发表了不同的观点,其评论文章认为,在MacBook、iPhone和iPad等便携移动产品的大潮下,以iMac为代表的桌面电脑已经是落日黄花。以下是文章全文:

在消费电子产品市场,苹果达到的高度无人能望其项背。这也许要归功于iPod、iPhone以及iPad,但实际上,苹果今天的辉煌永远也离不开iMac。许多人都记得,当1998年苹果濒临倒闭时,是乔布斯与乔纳森·艾维用半透明蓝色的iMac G3将他们从破产的边缘拯救了回来。有了当年的iMac,才有了苹果后来的一切。

 

2013即将来临,世界已不再是1998年的模样,iPod、iPhone和iPad已成为消费者的新宠儿。需要传统的电脑时,如今人们首先想到的也是笔记本。事实上,2012年苹果Mac电脑的总销量中,MacBook系列占据了四分之三。

即使如此,苹果仍然需要iMac。

今年早些时候,苹果向世界展示了最新一代的iMac,媒体也早已有了上手视频、新旧版本对比文章以及详细测评。从上市至今大约一个月里,我一直在使用它的21.5寸高配版。今天,我想说说使用中的一些想法:在当今的计算领域,iMac似乎正在逆潮流而行。

转播到腾讯微博

 

我的第二台Mac电脑就是iMac。那台白色塑料外壳的2004年款iMac G5颠覆了前代“桌面台灯”的造型设计,成为了当代iMac的设计鼻祖。苹果显然更喜欢这种风格,自它以后,这种成功的设计被继承下来,并被不断地改进着。

今年的新款iMac令人印象最为深刻的地方,无疑是它薄至5mm的机身边缘。从前方大部分角度看,人们会有一种“不真实”感,只有从侧面或后方,才能看到它的真实身材:新款iMac机身背面中央部分呈弧形隆起,容纳了所有内部配件。上一代产品与它比较,边缘部分厚了80%,整个体积大了40%,无疑臃肿许多。

新款iMac如此纤薄的原因之一,是借鉴并改进了苹果其他产品的工艺,将屏幕厚度减少了5mm。过去,iMac的前面板采用内部激光焊接技术,需要更多的操作空间。现在,通过先进的“摩擦搅拌焊”工艺,前面板与机身以一种用户几乎无法察觉的方式结合在一起。而另一个用户可以察觉的原因是,显示屏与面板玻璃间的距离明显缩短了。通过采用与最新iPhone同样的“光学锻压”技术,新款iMac则消除了前代中存在的2mm空隙。由此,用户能感到画面更鲜艳,靠得比以往更近。

 

从用户体验的角度说,新款iMac屏幕更为重要的改变是减少了75%的反光率。在阳光明媚的天气里,或者画面背景较暗的时候,我那三台老款iMac的屏幕看上去多少像一面镜子。同样环境下,新款iMac只有屏幕边缘会出现类似的情况。

美中不足的是,新款iMac没有配备视网膜屏。虽然现在的屏幕是所有iMac里最好的,习惯了视网膜屏的用户还是会有那么一点点失望。今年早些时候,我把大部分工作时间从以前的iMac迁移到了配备视网膜屏的15寸MacBook Pro。回到现在的iMac上,显示效果的差异在文字方面尤其明显。好在,这个缺憾造成的困扰因人而异。如果不是已经适应视网膜屏的用户,或者平时使用时头和屏幕距离相对远一点,很难注意到画面的质量差异。距离越远,画面像素点自然越难看清,这也是和iPhone比较,MacBook Pro屏幕解析度较低,仍然能称为视网膜屏的原因。我站在桌子前使用iMac,自然在更近的距离面对屏幕了。

大多数人来说,iMac的屏幕尺寸弥补了上述不足。21.5寸屏幕与15寸比较当然更好,27寸就更加理想了。现实中,27寸视网膜屏过于高昂的成本使得它难以很快进入市场,面向专业用户的Cinema Display显示器可能更早拥有视网膜屏,iMac用户则需要等上一阵子了。

另一个MacBook暂时没有的iMac元素是混合硬盘技术。把市场营销的噱头放在一边,这一技术将固态硬盘的高速传输与传统机械硬盘的海量存储有效地整合在一起,苹果的确发明了一种不错的折衷之道。技术上,固态硬盘是依靠OSX Mountain Lion系统中的改良算法,通过用户的使用情况决定数据存储位置,固态硬盘和机械硬盘二者自动选一。

 

混合硬盘技术对于iMac尤为重要。作为整个家庭的“媒体中心”,iMac往往需要大量的存储空间,苹果有最大容量3TB的混合硬盘供用户选择。我使用的21.5寸高配版iMac搭载了1TB容量的固态硬盘,表现非常优秀:它跟配备固态硬盘的MacBook Pro一样快,与我以前的老款iMac比较,说有时快过上千倍也不为过。

用户对老款iMac常有的抱怨之一是它们运行时会变得很热,热得背板有时都能烫手。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其散热风扇主要位于机身顶部,当高负载运行时,机身的热量被集中于此处。新款iMac的散热改良了许多,即使在高速运行时,机身背板也只有难以察觉的温暖。苹果还宣称,新款iMac较过去节能50%。它主要得益于散热风扇位置的设计改进,移至了机身背部中央。高负载任务下,这一位置下风扇散热不仅更加有效,而且也能保持相对安静。如果作为家庭媒体中心,iMac会需要长时间开启,此时这个改进会显得非常贴心。

我不断提到“媒体中心”,是因为希望弄清在MacBook和iPad大行其道的今天,iMac究竟应该摆在何种位置。较大的屏幕面积固然更适合办公场合,但越来越多的人在办公时将笔记本外接显示器使用,甚至直接选择笔记本。随着视网膜屏出现,越来越多的应用和媒体开始适应超高清分辨率,这一趋势会变得更加明显。

同时,混合硬盘虽然适合存放大量媒体内容,但随着iCloud等云端存储服务的出现和进步,本地保存海量文件的需求将越来越弱。而且,从新款Mac mini也已经搭载混合硬盘来看,MacBook产品最终也将拥有这一技术。

性能上,现在这台新款iMac搭载了3.1GHz的Core i7处理器以及16GB内存,无疑是我所使用过最快的设备。但我坚持“性能已死”的一贯观点,对于大多日常需求,市面上有太多产品性能足以胜任。面对视频编辑等真正高负载任务,人们则更倾向于选择Mac Pro。

当然,新款iMac的价格相对便宜,21寸产品起价为1299美元(约合8095元人民币),27寸产品起价为1799美元(约合11211元人民币)。但MacBook Pro的价格则更为低廉,无视网膜屏的13寸产品起价1199美元(约合7472元人民币),搭载了视网膜屏的13寸产品则为1699美元(约合10588元人民币)。

 

毫无疑问,新款iMac是苹果至今最好的桌面电脑产品。我只是在想,将来还会有多少人的生活中离不开它。便携、移动是当前消费电子市场的绝对潮流,大部分设备性能也即将达到足以满足多数需求的水平。MacBook Pro性能已经足够优秀,iPad和iPhone跟上步伐也不会太久。iMac引以为傲的大尺寸屏幕,便携设备也可以通过独立显示器或智能电视实现。我觉得,无论哪种环境下,独立桌面电脑恐怕都已时日无多。

当然,那一天还没有真正到来。如果你需要为办公室或家庭办公坏境添置桌面电脑,新款iMac会是最佳选择。我对27寸高配版产品有些心动,尤其是它可以升级内存到32GB。但它并不像以前的老款iMac那样让我无法拒绝。我的MacBook Pro已经能胜任绝大部份工作,便携性也使其用处更大。iMac让我心动的还是它的硕大屏幕,但没有视网膜屏成了唯一遗憾。

也许,我无法放下的只是对往日时光的怀念。我想起了我的第一部iMac,它与今天的产品如此神似。我也忘不了乔布斯怀中那款曾经拯救了苹果的iMac。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English Version
关闭
ITBear微信账号

微信扫一扫
加微信拉群
电动汽车群
科技数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