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四届搜狐商用车新视界论坛暨2024钜轮奖颁奖盛典在北京成功举办,此次活动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分会指导,搜狐汽车与搜狐商用车联合主办。论坛汇聚了众多行业精英、企业领袖及媒体代表,共同围绕“临界与飞跃”的主题,深入探讨了中国商用车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在电动化议题上,清华大学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帅石金表示,国家是推动电动化的主要力量。他强调,如果不是国家推动能源换道,电动化的意义将大打折扣。过去,电动车常因电池技术未取得突破而受到诟病,但现在随着电池技术的重大突破,成本降低且更耐久,电动化取得了显著成就。帅石金还指出,电动化符合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属于节能技术,而氢燃料电池、甲醇、氢发动机等也是重要的技术方向。
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技术副总监黄迅从企业端的角度分享了看法,他提到,宇通客车早期的电动化发展得益于国家政策,这不仅推动了技术演变,也带动了客车客户前期的降本增效。黄迅认为,商用车这几年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乘用车和客车在前面十年所打下的基础,包括基础设施配套、产业链完善以及电池、电机电控等原材料成本的降低。
针对新能源商用车的经济性,远程新能源商用车集团首席品牌官唐子威指出,轻商、短倒的重卡以及乘用车新能源市占率的快速提高,都得益于TCO(总拥有成本)的优化。他强调,电池成本的大幅下降提升了购买潜力,而客户作为赚钱工具的使用者,经济账算过来是最大的推动力。
广西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新能源商用车事业部副总经理谭晓蕾则表示,新能源商用车的发展是综合结果,包括政策导向、技术升级、市场需求以及基础设施的不断丰富。她提到,最早一批重卡换新能源的用户,如钢厂、矿区、港口等,因为车辆速度不快、燃油消耗大、对里程无要求,最适合电动车。而按照国家节能减排的要求,重度污染的企业对于电动化的切换也非常需要。
奇瑞商用车副总经理赵维华则从行业观察者与企业实践者的双重身份出发,他认为新能源商用车的发展有五大推动因素:国家政策、主机厂和产业的快速发展、三电企业的发展、乘用车消费者的习惯认同以及配套的成熟。赵维华还提到,未来新能源商用车的技术路线将是多元化的,不同场景和能源形式会有不同的演进过程。
在探讨技术路线的演进时,帅石金指出,轻型商用车的技术路线与乘用车相似,未来将以纯电和插电为主。而对于12吨以上的中重型商用车,短距离固定线路适合纯电,超过300公里或不确定场景则应以发动机为主导,包括醇氢电动路线和氢内燃机。他还提到,氢发动机和氨发动机已被列入新能源汽车专项,面向未来一定是碳中和。
黄迅则认为,不管是纯电、插电、氢还是甲醇,都是一种技术路线,目的是进行国家新兴能源的渗透。他强调,未来哪个场景做得好,哪个场景就适合哪种能源形式,现在会有一个阶段,但未来还是靠大家在应用上的创新实现。
唐子威从能源角度分析了技术路线,他认为300公里以下的短途场景以纯电为主,300-500公里是兵家必争之地,纯电和混动都可以,而500公里以上则是碳排放最高的市场,既有能耗压力又有续航焦虑,应以混动为主。他提到,天然气、甲醇、氢气等可以做混动形式,提高动力系统的水平。
谭晓蕾表示,不同发展阶段、资源匹配条件下有不同的方案。她认为,当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所有场景都适合电动车。而混动在国七排放阶段可能成为主流,因为传统能源可能已无法满足法规要求。氢燃料在固定路线、有加氢站且成本合适的情况下也适用。
赵维华则预测,未来5-10年内,中国和周边国家的新能源商用车中,50%将是纯电动,20%是石油,20%是混动,10%是其他能源。他强调,这个预测考虑到了纯电技术没有巨大突破以及国家继续推行新能源汽车电动化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