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新紫光集团崛起,中国汽车电子产业迎来“系统级”变革?

   时间:2025-05-27 16:22:14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上海车展的盛大舞台上,本土汽车电子产业链的蓬勃崛起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车展现场,国产汽车芯片琳琅满目,从MCU、域控制器到存储器件、功率半导体,再到智慧座舱解决方案,千余款展品竞相亮相,彰显了中国汽车电子产业的飞速进步。与往昔仅有寥寥几款车规级芯片的局面相比,如今的本土汽车电子厂商已几乎全面渗透到汽车电子的各个细分领域。

更为引人注目的是,这场量的积累正催生出产业链与供应链深度融合与升级的质变。OEM厂商、Tier1供应商、零部件企业、芯片制造商及软件公司等关键角色,正通过跨界合作或内部整合,共同打出产业链重构与生态竞争的“组合拳”。这一切预示着,中国智能汽车领域的“供应链竞争”时代已悄然拉开帷幕。

配图:上海车展中国芯展区盛况

在跨界融合的浪潮中,多家企业携手共进,共谱合作新篇章。地平线推出的L2城区辅助驾驶系统HSD吸引了广泛关注,奇瑞汽车董事长亲自站台宣布合作;华为乾崑智能技术大会上,岚图、赛力斯、上汽等11家车企高管齐聚一堂,展示华为技术赋能的最新成果。紫光展锐与阿里巴巴旗下斑马智行的合作同样引人注目,双方共同展示了搭载展锐A7870、A8880平台的行业解决方案,以及Linux+Android等多系统的智能座舱基线方案。

配图:紫光展锐A8880智能座舱芯片平台发布

紫光展锐CEO任奇伟在车展现场透露,搭载展锐芯片的上汽名爵车型已在海外市场量产发布,今年还将有更多车型搭载展锐芯片面世。当被问及未来是否进军域控车身控制等其他领域时,任奇伟明确表示,紫光展锐将专注于智慧座舱和通信领域,其他领域则由新紫光集团旗下的其他兄弟公司负责,形成分工协作的紧密关系。

新紫光集团在汽车电子领域的野心与能力不容小觑。与其他单打独斗的汽车电子供应商不同,新紫光基于芯片半导体全产业链布局,旨在成为中国版的博世或大陆,与宁德时代/比亚迪在能源管理系统、华为鸿蒙智能在智能软件系统等领域并驾齐驱,成为系统级供应商。

配图:紫光同芯MCU产品展示

车展之外,新紫光在汽车电子领域的布局更加清晰。从智能座舱到功率器件,从传感器到封装测试,其业务覆盖了汽车电子全产业链的关键节点。紫光展锐以A7870、A8880芯片平台为核心,联合斑马智行等打造多系统融合方案;紫光同芯凭借20年安全芯片技术积累,推出覆盖发动机控制、BMS、ADAS等场景的解决方案;西安紫光国芯深耕汽车存储领域,推出车规级LPDDR4内存;国芯晶源年产近10亿支超稳定车规晶振;紫光国芯在IGBT、MOSFET领域也有多款自主产品获得市场认可。

配图:新紫光汽车电子业务全景图

伴随汽车电子架构从“分布式”向“中央计算”演进,车企对芯片的需求发生根本性转变,寻求系统级的技术协同成为新趋势。新紫光在“计算-控制-存储-传感-功率”的全栈式汽车电子供应体系,恰好满足了这一需求。通过内部企业的分工协作,新紫光既能提供域控制器所需的异构计算能力,又能通过封测技术实现芯片集成化,助力车企像“搭积木”一样构建智能系统,从供应链角度为车企提供竞争力。

配图:新紫光集团与中国一汽签约仪式

上周五,新紫光与中国一汽在北京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这场合作被视为标志性事件,一方是年销售额达5500亿元的汽车业巨头,一方是手握全产业链的半导体巨头,二者的联手或将加速中国汽车电子“研产销”闭环,推动产业链的再次升级。这场看似突如其来的“联姻”,实则是新紫光集团自诞生之初就酝酿的产业变革的必然结果。面对车企效率和成本的双重管控,未来的汽车电子供应链将属于能提供从技术到生态全栈协同的整合者。新紫光的集团化供应模式,正为中国汽车电子产业打开一扇新的大门。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