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日本汽车制造业巨头日产汽车正酝酿一项重大决策,计划出售其位于横滨市的全球总部大楼,据地方机构估算,该大楼价值超过1000亿日元(折合人民币约50.3亿元)。此举旨在缓解因结构性改革,特别是工厂关闭所带来的沉重财务负担。日产已将此物业列入2026年3月底前的资产出售清单。
与此同时,日本七大汽车制造商——丰田、本田、日产、铃木、马自达、斯巴鲁、三菱,相继发布了2024财年(覆盖2024年4月至2025年3月)的业绩报告及新财年预期,集体成绩单显得颇为黯淡,多家日媒对此进行了广泛报道。
数据显示,七大车企中,日产遭遇了6708亿日元(折合人民币约337亿元)的净亏损,其余六家车企中,除铃木因印度市场表现强劲,净利润增长31.2%外,其余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利润下滑。丰田净利润同比下降3.6%,本田下滑24.5%,马自达更是大幅下滑45.1%,斯巴鲁和三菱汽车也分别下跌12.2%和73.5%。
尽管七大车企2024财年总营收首次突破100万亿日元大关,达到100.6767万亿日元,同比增长5%,但其净利润总和却减少了17040亿日元,同比下降22.6%,仅为58392亿日元。特别是在2025年第一季度(1-3月),部分车企的利润跌幅惊人,丰田净利润同比下降33%,本田更是暴跌87%,而日产则继续深陷亏损泥潭,净亏损达6760亿日元。
面对严峻形势,日产推出了“经营重建计划Re:Nissan”,计划全球裁员2万人,并将全球汽车工厂数量从17家缩减至10家,已确定关闭的工厂遍布泰国、墨西哥、阿根廷、印度及日本等地。同时,日产还紧急叫停了九州的动力电池工厂项目。本田则选择缩减投资并调整战略方向,鉴于电动汽车市场放缓,本田将2021-2030财年在电动化及软件领域的投资额从10万亿日元削减至7万亿日元,并暂停了加拿大电动汽车及电池工厂的建设计划,推迟约两年。
美国自2025年4月3日起对进口车及关键汽车零部件加征25%的关税,对国际车企构成了巨大威胁,日本车企也不例外。美国是日本汽车出口的第一大市场,占总出口量的三成,关税政策对日本车企的冲击尤为显著。丰田预计2025财年净利润将同比骤降35%至3.1万亿日元,本田则预计净利润将大跌70%至2500亿日元。日产虽未给出全年利润预期,但预计2025年第二季度将因关税政策而出现2000亿日元的营业亏损。
除了关税壁垒,日本车企还面临着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的挑战。本田在电动汽车投资放缓的同时,将增强混动车产品线以应对北美市场对混动车的高需求。丰田则继续推进电动化和多路径战略,以满足全球市场的多样化需求。然而,在2024财年,丰田的纯电动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销量占比仍较低,分别为1.4%和1.57%,而油电混合动力车占比高达43%。
在中国市场,日本车企同样面临困境。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丰田、本田、日产在华销量均出现下滑。丰田销量同比下滑6.9%,本田跌幅最大,同比下滑30.9%,日产则跌至2008年以来最低水平,同比下滑12.2%。北美市场的促销费用增加也挤压了日本车企的利润。
日本汽车商业协会(ABAJ)指出,中国业务是日本车企业绩的绊脚石之一,特别是在电动汽车领域落后的日本车企正面临严峻挑战。同时,世界经济动荡不安以及中国在电动化和智能化领域的崛起,使得日本车企的经营变得更加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