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AI写作虽流畅却缺“灵魂”:个性化与批判思维成其软肋

   时间:2025-05-28 19:39:54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期,英国东英吉利大学的一项研究成果引起了广泛关注。该研究在《Written Communication》期刊上发表,对比了人工智能写作与真实大学生写作的差异。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精心挑选了145篇大学生的论文,并将它们与由ChatGPT生成的文章进行了详尽的比较。尽管ChatGPT产出的文章内容条理清晰、语法无误,但研究结果显示,这些文章仍缺乏一种难以言喻的“人性温度”。具体而言,AI文章在个性化视角、个人体验和细腻批判思维方面,显著不如学生的作品。

东英吉利大学教育与终身学习学院的Ken Hyland教授指出,随着生成式AI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体系应当更加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道德意识。这一研究不仅有助于教师识别机器生成的内容,还能在全球范围内更有效地应对学术不诚信问题,确保学术诚信的底线不被突破。

研究团队深入分析了145篇大学生论文与同等数量的ChatGPT文章,特别关注了文章中的“互动标记”,如提问和个人评论等。Hyland教授表示,学生的文章在互动方面表现得更为丰富,能够更有效地与读者建立联系,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他们巧妙地运用修辞性发问、个人插话以及直面读者的语句,使得文章更加生动有力。

相比之下,ChatGPT的文章虽然语言流畅、逻辑清晰,但却显得过于冷静和疏离。尽管它们严格遵循学术写作的规范,但却无法展现出作者的个性或明确立场。AI文章很少发问,也极少融入个人观点,整体而言缺乏感染力和说服力。这主要是因为ChatGPT等AI工具依赖于统计学习和训练语料,其核心目标是保持语言的连贯性,而非追求对话中的情感与语气变化。

然而,研究人员并未全盘否定AI的价值。相反,他们建议将ChatGPT等工具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而非鼓励学生投机取巧的捷径。Hyland教授强调,学生进入学校不仅是为了学习写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学会思考。这是任何算法都无法取代的核心能力,也是教育体系应当着力培养的关键素养。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