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月球生存新突破:中国科研团队解锁“就地取材”建造与通讯技术

   时间:2025-07-02 02:41:51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合肥,一座深空探测的科研殿堂——深空探测实验室(天都实验室),正悄然解锁月球生存的新篇章。这里,科研人员正以前所未有的创新,探索着从“月球取水打砖”到构建星际驿站的奥秘。

深空探测实验室,自2022年成立以来,便承载着月球探测、行星探测及重型运载火箭研发的重任,由中国国家航天局、安徽省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携手共建。走进实验室,各式各样的深空探测设备琳琅满目,令人叹为观止。

在这里,一项名为“月壤原位3D打印系统”的技术尤为引人注目。该系统利用聚光太阳能,将月壤高温熔融制成月壤砖,这些砖块不仅强度高、隔热性好,还能满足月球科研站的多种建造需求。技术负责人杨洪伦介绍,该系统光纤束柔性设计,打印头可自由移动,不仅能打印砖块,还能实现任意形状的月壤成型制造,真正实现了“用月球的土,建月球的房”。

水资源,是月球生存的关键。实验室中的“月壤水冰提取”技术,正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新思路。技术负责人祖琳指出,月球极区蕴藏着丰富的水冰资源,这些资源不仅是未来月球科研站的生命之源,还能通过电解制取氢氧燃料,为深空探测任务提供能源,极大降低地球运输成本。中国首台群针式月壤水冰热提取系统原理样机,通过多根细长螺旋钻针原位钻进含冰模拟月壤并加热产生气态水,再冷凝收集,为月球水资源利用开辟了新途径。

深空探测实验室还致力于构建地月空间通信导航网络。龚明宇,作为“天都星”总体设计师,分享了天都一号、二号通导技术试验星的成果。这两颗卫星位于24小时环月大椭圆冻结轨道,开展了一系列通信导航新技术试验,为后续地月乃至星际空间通信导航奠定了技术基础。龚明宇形象地比喻,天都星如同搭建地月通信导航“大厦”的先行探索者,为后续建设铺平了道路。

深空探测,作为全球科技竞争的焦点,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际合作。深空探测实验室国际合作交流中心主任王中民透露,目前已有17个国家(国际组织)和60余个国际机构与中国签署了国际合作文件,共同推进国际月球科研站建设。同时,实验室还牵头发起成立国际深空探测学会,进一步推动深空探测领域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深空探测实验室的成就,不仅限于科研突破。理事会办公室主任李航介绍,实验室还积极谋划培育深空能源、太空旅游等十大深空战略性新质产业方向,吸引了众多商业航天公司和项目落户安徽,总投资额超过百亿元人民币,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