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OpenAI奥特曼:正研发自动驾驶技术,或挑战特斯拉FSD地位

   时间:2025-07-07 18:56:16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硅谷的风云变幻莫测,近期,OpenAI首席执行官山姆·奥特曼与特斯拉掌门人埃隆·马斯克之间的恩怨情仇再次成为热议焦点。两位科技巨头,同为OpenAI的创立者,却因公司发展方向的分歧走向决裂。

矛盾的导火索在于奥特曼决定将OpenAI推向商业化道路,这一转变在马斯克看来背离了最初的愿景。马斯克不仅公开表达了不满,还提起诉讼,指控奥特曼违反了最初的合作协议。作为反击,马斯克另起炉灶,创立了xAI,直接与OpenAI形成竞争态势。

面对马斯克的攻势,奥特曼也不甘示弱。他通过公布内部邮件,揭露马斯克曾试图控制OpenAI,并在遭到拒绝后不断设置障碍。更令人惊讶的是,奥特曼似乎正在酝酿一场“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反击计划——涉足自动驾驶领域,直接与马斯克的特斯拉FSD技术一较高下。

这一消息是在奥特曼参加其兄弟杰克·奥特曼的脱口秀节目时透露的,尽管可能只是无心的言论,但已足以引起轩然大波。奥特曼在节目中表示,OpenAI正在研发一项新技术,能够为普通汽车提供远超当前水平的自动驾驶能力。

然而,对于这一技术,奥特曼并未给出具体细节或时间表,只是轻描淡写地表示,如果人工智能技术真的能驾驭汽车,那将是一件很酷的事情。据纽约时报旗下DealBook报道,该技术目前仍处于早期阶段,商业化尚需时日。

分析人士指出,这项技术可能与OpenAI的Sora视频软件及其机器人团队有关,但OpenAI方面并未对此置评。在此之前,OpenAI并未直接涉足自动驾驶业务,而是通过投资布局了一些相关公司。

自动驾驶作为AI应用中最具前景的领域之一,吸引了无数关注与竞争。如果OpenAI真的拥有绝招,绝不会轻易放弃这一巨大市场。因此,奥特曼与马斯克之间的争斗,未来或将更加激烈。

那么,OpenAI的自动驾驶技术究竟如何?奥特曼的一番言论是否可信?当前自动驾驶领域已是高手林立,包括谷歌旗下的Waymo、特斯拉、Mobileye、高通、博世以及众多中国企业都已深耕多年。

回顾2024年初,OpenAI发布的Sora文本生成视频模型曾惊艳一时。Sora能够根据用户输入的文本快速生成高保真视频,甚至能从静态图像中生成视频。这一技术展示了OpenAI在理解复杂场景和物理属性方面的能力。

Sora生成的视频

自动驾驶业界曾探讨将Sora用于自动驾驶的模拟和训练,以生成合成视频数据,弥补现实数据的不足。尽管有观点认为Sora生成的画面并不完全符合物理原理,难以用于智能驾驶模型的训练,但仍有研究者认为其能为数据训练或强化训练模型提供帮助。

近年来,自动驾驶业界热衷于搭建“世界模型”作为基座模型。而OpenAI从一开始就将Sora定义为可以生成视频的世界模型。这一理念与蔚来、小鹏等公司开发的世界模型有一定的契合度,都是让AI系统创建心理上的世界地图,以理解世界的运作方式。

尽管OpenAI在自动驾驶领域尚未有直接成果,但通过其投资布局,已有所涉猎。例如,2023年OpenAI向Ghost Autonomy投资500万美元,但这家自动驾驶公司在2024年便宣告倒闭。不过,2025年6月,OpenAI与汽车智能化公司Applied Intuition达成合作,聚焦于将AI技术融入现代汽车,使其具备深度个性化体验。

从语言模型到多模态模型、再到世界模型,AI的发展路径日益清晰。业界普遍认为,仅靠语言模型难以实现自动驾驶等空间智能。OpenAI虽然以大语言模型著称,但已逐步向多模态模型和世界模型领域拓展。

奥特曼曾表示,世界模型需具备理解物理因果关系、预测事件发展的能力,这与语言模型的推理能力结合,可能推动通用人工智能的突破。这一观点得到了包括人工智能教母李飞飞、meta首席AI科学家Yann LeCun等人的认同。

在实践中,英伟达等公司已推出专为物理交互、工业环境和驾驶环境构建的世界基础模型,如Cosmos。这些模型具备生成逼真视频、创建合成训练数据等能力,有助于机器人和汽车更好地理解物理世界。

英伟达Cosmos世界模型示意图

OpenAI也在积极推进其AI版图向空间智能拓展。尽管其机器人团队曾一度解散,但2024年已重新组建,并在2025年进一步扩大规模。OpenAI还与机器人初创公司Figure建立合作关系,为其人形机器人提供AI模型支持。

人形机器人的基础模型与自动驾驶非常接近。在探索世界模型的过程中,如果OpenAI有所突破并将其应用于自动驾驶领域,将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毕竟,自动驾驶市场潜力巨大,无疑是万亿美元级别的市场。

对于奥特曼而言,即便无法完全实现自动驾驶技术,也能够在马斯克引以为傲的领域给予其一定的阻击,这无疑是对马斯克的一种反击。这场科技巨头之间的较量,未来还将持续上演。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