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Jeep,一个曾在中国汽车市场上叱咤风云的名字,如今却已黯然离场。广汽菲克,这个承载着Jeep、菲亚特和克莱斯勒等多个国际品牌梦想的合资企业,在短短数年间从辉煌走向了破产。
回望过去,Jeep首次进入中国市场是在2008年,凭借自由人和指南者两款车型迅速站稳脚跟,连续多年蝉联销量冠军,赢得了“最强SUV”的美誉。2010年,为了降低成本并扩大市场份额,菲亚特集团与广汽集团携手成立了广汽菲克,Jeep车型也由此开启了国产化进程。
在国内SUV市场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广汽菲克迎来了它的高光时刻。2016年,销量增幅高达260%,次年即便没有新车推出,也实现了57%的增长,年销量达到了22.2万辆的巅峰。那时,“每两分钟卖一辆车”的盛况,让广汽菲克成为了业界瞩目的焦点。
然而,好景不长。从2018年开始,广汽菲克的销量开始大幅下滑,从当年的12.52万辆逐年递减至2021年的2.01万辆。2018年的大面积烧机油问题更是让Jeep品牌声誉受损,登上了315晚会,从此一蹶不振。与此同时,广汽菲克与经销商之间的矛盾也日益激化,高库存预警、资金紧张等问题频发。
内部管理的混乱和外部市场的冲击,让广汽菲克的经营业绩每况愈下。财报显示,从2017年的净资产峰值44.22亿元到2020年的-3.31亿元,广汽菲克在短短三年内累计亏损近50亿元。而Stellantis集团的单方面增资计划,更是让广汽菲克与广汽集团的合作关系降至冰点,双方决策机制几近失灵。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崛起,广汽菲克在电动化转型上的滞后也成为了其致命伤。当比亚迪、蔚来等企业纷纷推出纯电平台产品时,广汽菲克的新能源布局还停留在油改电的概念车阶段。最终,在2022年,广汽菲克因资不抵债而申请破产,成为了当年汽车行业的标志性事件之一。
广汽菲克的破产,不仅是一个企业的衰败,更是合资模式在中国市场遭遇挑战的一个缩影。随着市场红利的消退和技术代差的弥合,那些单纯依靠外方品牌光环、缺乏本土化创新与快速响应能力的合资企业,正逐渐被市场淘汰。
与此同时,中国汽车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变革。新能源汽车的迅猛发展,让中国汽车品牌实现了“弯道超车”。2025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均超过690万辆,新车销量占比达到44.3%。新能源汽车的出口也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成为中国汽车产业新的增长点。
在广汽菲克破产的背后,是中国汽车市场格局的深刻变化。国产自主品牌的崛起,让合资品牌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从铃木、菲亚特到PSA、雷诺,一个个曾经辉煌的品牌相继退出中国市场,或是陷入销量困境。而长安福特、神龙汽车等昔日巨头也在艰难求生,北京现代、东风悦达起亚等韩系品牌同样面临着市场份额的持续萎缩。
如今,中国汽车产业已经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作为全球第一大汽车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中国汽车品牌正以更加自信的姿态走向世界舞台。广汽菲克的兴衰史,将成为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历程中的一个深刻教训,激励着更多中国汽车品牌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