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车规级与消费级芯片大比拼:安全余量差百倍,消费级芯片上车引热议

   时间:2025-07-19 20:57:09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期,一汽奥迪销售有限责任公司的执行副总经理李凤刚在一次公开场合明确表示,奥迪品牌在汽车制造过程中,绝不会将用户作为新技术的试验对象。这一表态,引发了业界对于汽车芯片使用标准的广泛讨论。

为了强调车规级芯片的重要性,李凤刚通过对比消费级芯片与车规级芯片的安全标准进行了说明。他指出,汽车在高速行驶状态下,任何微小的故障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因此,车规级芯片在缺陷率上的要求远低于消费级芯片。具体来说,消费级芯片允许每百万件中有500件的缺陷率,而车规级芯片的缺陷率则需低于百万分之一。

李凤刚的此番言论迅速在网络上引起了热议。网友们对于汽车是否应该使用消费级芯片持有不同观点,有人支持这一做法以降低生产成本,也有人坚决反对,认为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

事实上,车规级芯片在进入汽车市场前,需要经过一系列严格的认证和评估。其中,AEC-Q系列认证是车规级芯片的基本门槛,虽然不是强制性的,但已成为行业内公认的测试标准。ISO 26262标准则是汽车供应链厂商的准入“门槛”,为汽车电子电气系统的全生命周期提供了功能安全方面的指导。

据某主机厂研发人员透露,除了AEC-Q系列认证外,部分芯片企业和整车企业还会对车规级芯片进行更为严格的ASIL等级评估。这一评估体系共分为A、B、C、D四个等级,其中ASIL D等级最为严苛,应用于如安全气囊、防抱死制动系统和动力转向系统等关键部位。

与车规级芯片的高标准和严要求相比,消费级芯片的准入门槛则相对较低。目前,消费级芯片在安全性方面还没有强制性的认证要求,主要以性能和成本为导向。缺陷率方面,消费级芯片允许每百万件中有不超过500件的缺陷。

某芯片企业研发人员表示,从安全性和可靠性等角度来看,消费级芯片确实不如车规级芯片。特别是在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等关键领域,必须采用车规级芯片以确保车辆的安全运行。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有部分车企在汽车上使用了消费级芯片,但目前尚未出现大规模的安全问题。然而,特斯拉旗下车型曾因芯片过热问题实施过大面积的召回,这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人们对于消费级芯片在汽车上应用的担忧。

业内专家指出,虽然消费级芯片在某些方面可以作为车规级芯片的替代方案,但在安全性和标准问题上仍需进一步解决和完善。对于车企而言,确保汽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始终是首要任务,因此在选择芯片时必须慎重考虑。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