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MiniMax抢跑IPO:黄仁勋合影风波背后的上市急行军

   时间:2025-07-22 16:58:28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期,网络上一则关于MiniMax创始人闫俊杰与英伟达CEO黄仁勋“密会两小时”的消息引发了广泛关注,但随后部分相关报道迅速被删除,这一举动引发了众多猜测和讨论。

事件的焦点在于,尽管会面照片真实存在,会面事件也确有其事,但相关文章却在部分平台上被迅速撤下。这背后的原因,外界推测无非两种:一是所谓的“密会”被夸大甚至存在不实之处;二是其中一方不希望此事被过度宣扬。

从目前的舆论走向来看,MiniMax似乎在有意借此机会扩大影响力,主动出击。然而,另一方面,这种一边热炒一边删稿的混乱局面,也可能反映了黄仁勋团队希望保持低调的意愿。黄仁勋访华期间,对媒体曝光的管理极为严格,上次与雷军的合影流出后,英伟达迅速撇清关系,称对此并不清楚。在此背景下,MiniMax却高调发布“独家会面”信息,并通过自媒体和社交平台迅速传播,这或许正是导致部分平台文章被删的原因之一。

此次短暂刷屏又迅速消失的“热搜事故”,显然不是一次普通的媒体宣传失误,更像是MiniMax在IPO关键时期的一次高风险操作。尽管后续部分平台文章被删除,但MiniMax已成功将“黄仁勋背书”的信息传播出去。

长期以来,MiniMax一直保持低调,其创始人闫俊杰也被认为是少有的“沉得住气搞技术”的人。闫俊杰出身商汤,曾担任智慧城市CTO和研究院副院长,创业前就提出了要做AGI的目标。公司也确实按照这一方向稳步前行,从早期的多模态技术底座,到Glow、Talkie、星野等面向C端的产品测试,再到视频模型Hailuo系列和语音合成Voice Design工具,MiniMax的整体路径更像是一个技术为本、节奏谨慎的技术派。

然而,自2024年下半年起,随着IPO传闻的传出,MiniMax的节奏明显加快。先是6月的“技术发布周”,连续发布了五款核心产品,涵盖开源大模型、视频、智能体、音色工具等,几乎是All in式的输出。紧接着的“黄仁勋合影”事件,MiniMax也并未主动回避媒体,反而有意将其作为“关键节点曝光”的一部分。

在技术能力不再是最大问题的当下,“讲一个让资本听得懂的故事”变得尤为重要。MiniMax开始认真打磨其市场表达,试图在资本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MiniMax近期频频出镜并非偶然,而是必然选择。窗口期已经打开,谁先冲上台,谁就有机会拿下“AI第一股”的心智认知。在所谓“AI六小虎”中,MiniMax虽不是第一个迈向IPO的选手,但面对竞争对手智谱的密集融资和强大国资背景,MiniMax必须抓住时机,以免被定格在“第二梯队”的标签里。

从融资周期来看,MiniMax的动作也踩在了节奏点上。新一轮近3亿美元的融资已接近完成,估值站上40亿美元的临界点。这个估值区间正处于一级市场向二级市场过渡的关键时期,早一两个月上市,估值和融资空间将有质的区别。

在市场趋势方面,大模型融资正在进入深水区。融资数量断崖式下降,头部融资活跃度降低,单笔融资金额缩水。在资本预期转冷的背景下,MiniMax必须把“技术+产品+营收”这三件事捆绑起来,讲清楚、讲完整,在资本和产业还没定调前,抢下“AI第一股”的位置。

一直以来,MiniMax在国内大模型圈的打法都比较独特。其技术底层是多模态起家,而不是像多数厂商那样押注单一的大语言模型。从2023年起,MiniMax陆续推出了语音生成、视频生成、图文理解等多模态模型,一开始就围绕AI Agent和交互体验做技术堆栈。这也使其在产品形态上比同行走得更前一步。

早在2022年,MiniMax就推出了角色扮演产品Glow。此后,“星野”在国内上线,Talkie则瞄准海外市场。今年年初,Talkie和星野的总日活已远超同类竞品。在视频生成方向上,MiniMax的“Hailuo(海螺)”系列也表现出色。收入方面,MiniMax2024年的营收有望突破7000万美元。

进入今年,闫俊杰对“双轮驱动”的看法发生了变化。他认为,现在MiniMax最关键的是提升研发节奏。于是,6月MiniMax发起了为期一周的“技术发布周”,一次性推出了一系列技术成果。其中最重要的成果是被定义为“全球首个开源的大规模混合架构推理模型”M1。这一举措不仅回应了外界对其“偏产品、轻基础技术”的质疑,更是商业护城河的修复工程。

MiniMax试图将To C、To B、To Tech、To Investor这四套叙事合并成一个系统。对用户而言,有星野、Talkie等产品打通AI陪伴场景;对开发者而言,有视频生成平台Hailuo和多模态调用API;对技术社区而言,通过M1模型开源、架构分享构建技术声量;对投资人而言,MiniMax有高估值、真实营收、产品验证、海外市场和多模态战略等多方面的优势。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