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一个特别论坛上,来自全球各地的科学家、企业家、教育家及年轻创业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女性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机遇与挑战。此次论坛以“AI向善·她向新:数智女性的未来”为主题,强调了女性在科技创新中的不可或缺的角色。
论坛上,南方科技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薛其坤分享了令人瞩目的数据:全球女性科研人员的比例已从2001年的28%增长到2022年的41%,而在中国,这一比例更是高达45.8%。尽管取得了显著进步,薛院士指出,女性科研人员仍面临学科分布不均、区域发展不平衡和资源获取困难等问题。他呼吁,优化科研资助体系已成为当务之急。
薛院士进一步提到,尽管女性在物理、数学和工程领域的占比偏低,但在南科大,女性在科研领域的表现却毫不逊色。近十年来,在女生仅占22%的情况下,“十佳优秀本科毕业生”中女性占比高达35%,特别是在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女性占比更是达到了25.7%。这些数据揭示了女性在科技领域的“隐形优势”,也证明了在得到充分支持的学术环境中,女性能够展现出更加突出的表现。
随着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AI技术不仅打破了时空限制,还为女性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在中国,数字经济领域已经为女性提供了5700万个就业岗位,其中电商、直播等新兴行业成为女性就业的重要增长点。然而,也有专家提醒,AI技术的普及虽然降低了知识获取成本,但也可能导致女性在某些领域面临更高的失业风险。
蚂蚁科技集团的资深副总裁、首席可持续发展官彭翼捷在发言中指出,AI时代女性最需要的是“心力”、“脑力”和“体力”。她分享了一个来自甘肃东乡族的农村妇女阿英的故事,阿英虽然没上过学,但她利用AI工具直播卖杏子,如今已成为村里的“网红导师”。彭翼捷认为,AI不是取代女性,而是成为女性能力的放大器。
彭翼捷还提到,女性在AI时代具有独特的优势与潜力。女性的共情能力、协作精神和灵活性将成为人工智能技术突破与社会创新的关键“软实力”。她举例说,在蚂蚁集团举办的一次黑客松比赛中,一位不懂代码的女性员工凭借对用户需求的敏锐洞察,利用AI工具完成了项目开发,并获得了第一名。这证明了女性在互联网行业的占比高,并且她们的共情力与协作优势与AI时代的需求高度契合。
彭翼捷还强调,AI时代许多问题没有标准答案,而女性的灵活性能弥补技术逻辑的刚性。她认为,女性的“善变”特质是一种独特优势,只要瞄准目标,她们就会想出各种办法来解决问题。
在论坛的最后,全球数字赋能妇女发展交流合作中心宣布成立,旨在进一步推动女性在科技领域的发展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