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近日再度升温,理想汽车推出的i8车型如同一枚激起千层浪的石子,其32.18万至36.98万元的定价策略,不仅大幅低于预售价近2.8万元,还与自家增程版L8的价格基本持平。这一举动颠覆了业界对纯电动车型成本更高的传统认知,也促使业界重新评估理想汽车在智能化竞争中的布局。
理想i8的三款车型配置清晰,各有侧重。Pro版定价32.18万元,拥有670公里续航和地平线芯片;Max版定价34.98万元,续航提升至720公里,并配备了英伟达芯片及车载冰箱;而Ultra版则以36.98万元的价格,增添了后排娱乐屏幕。全系标配双腔空气悬挂和双电机四驱系统,差异化主要体现在电池、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和舒适性配置上,延续了L系列对家庭用户需求的精准把握。
理想i8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智能化与实用性的双重驱动。其5C超充技术和遍布的1.6万个充电桩有效缓解了用户的续航焦虑,0.218的风阻系数则进一步降低了能耗。智能化方面,车辆搭载了VLA司机大模型和“理想同学”智能体,前者如同私人司机般预判路况,后者则能自主完成诸如点餐、缴费等复杂任务,展现了通用人工智能“智能体”的应用水平。
然而,尽管i8的定价和配置看似精准卡位家庭用户需求,市场反应却并未如预期般热烈。一方面,i8的定价超出了部分消费者的预期,可能激发了部分增换购需求;但另一方面,车型配置上的争议也随之而来。在30万元以上的价格区间内,Pro版缺少车载冰箱,而Max版则没有后排娱乐屏幕,这些家庭用户较为敏感的配置缺失,可能成为竞争对手攻击的软肋。尤其是蔚来即将以“尺寸平权”策略推出低价纯电车型L90,为理想i8带来了不小的竞争压力。
更值得关注的是,理想i8的大订量表现平平。尽管官方尚未公布具体的大订量数据,但业内人士预计,该车型的稳态交付量可能低于市场预期的5000辆水平。这反映出,在智能驾驶技术尚未成为消费者购车主要决策因素的当下,市场竞争依然激烈,用户对性价比的追求依然强烈。理想的品牌溢价能力仍需通过高产品力来支撑,而如何在红海市场中脱颖而出,将是理想汽车面临的又一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