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零售巨头美凯龙近期深陷多重困境,其财务状况、管理层变动以及创始人的法律问题均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
据悉,美凯龙在7月25日发布的公告中透露,阿里巴巴旗下杭州灏月计划通过集中竞价和大宗交易的方式减持公司股份,减持比例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3%。以当日收盘价估算,阿里此番减持或将套现约4亿元人民币。值得注意的是,杭州灏月与淘宝控股、新零售基金为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比例高达9.31%,此次减持或许预示着阿里正在逐步淡出美凯龙。
不仅如此,美凯龙的高管团队也经历了频繁变动。年初,非执行董事王文怀和副总经理蒋小忠相继离职。随后,董事长郑永达也因工作原因辞职,由非执行董事李玉鹏接任。更令人震惊的是,5月份,公司创始人兼总经理车建兴被云南省监察委员会立案调查并实施留置措施。尽管7月份车建兴辞去了总经理职务,但仍担任执行董事,而另一位非执行董事李建宏也于同月宣布辞职。
财务方面,美凯龙的业绩更是令人担忧。自2023年起,公司便进入了亏损状态,归母净利润亏损达到22.16亿元。2024年,尽管公司努力调整战略,但营收仍然同比下降32.08%,归母净利润亏损更是飙升至29.83亿元。进入2025年,情况并未好转,上半年归母净利润预计亏损15.9亿元至19.2亿元,扣非净利润预计亏损5.1亿元至6.2亿元。叠加之前两年的亏损,美凯龙在两年半的时间内累计亏损已超过67亿元。
对于业绩的持续下滑,美凯龙表示,这主要受到家居建材行业整体环境的影响,以及公司对中小微企业减免租金和管理费用的政策所致。同时,为了吸引优质品牌入驻,公司调整了商场品类布局,并提供了优惠条件,这导致商场出租率和租金水平出现下降,进而影响了投资性房地产的价值。因此,公司半年度投资性物业估值相应下调超过18亿元。
美凯龙的卖场数量也在持续减少。从2023年末到2024年末,自营商场、委管商场以及特许经营家居建材项目的数量均有所减少。进入2025年,这一趋势仍在延续,商场数量仍在同比缩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