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大电池加持,增程式汽车逆袭成高端市场新宠

   时间:2025-07-30 16:01:01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增程式技术,这个曾经被众多消费者、行业意见领袖以及多数车企(除增程技术倡导者外)视为技术含量不足的动力方案,如今却迎来了市场的热烈追捧。这一转变,不仅源于增程式技术本身的全场景覆盖能力,更得益于电池技术的突破性进展。

在城市日常通勤中,增程式车型的纯电续航能力普遍超过200公里,足以满足用户一周内的零油耗出行需求。而在长途旅行时,只需简单加油,即可迅速补充能量,避免了寻找充电桩的繁琐与时间消耗。在商务接待等特定场景下,大容量电池还能支持车载冰箱、娱乐系统等设备的长时间运行,为用户带来更为舒适与便捷的乘车体验。

市场的热烈反响,让增程式技术逐渐摆脱了“落后方案”的标签,成为了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新宠”。而推动这一技术崛起的关键,正是电池技术的飞速进步。随着电池能量密度的不断提升和成本的持续下降,增程式车型在续航里程和经济性上展现出了更加出色的表现,从而吸引了更多消费者的目光。

技术上的飞跃,首先体现在电池容量的显著增长上。2025年,宁德时代推出了纯电续航超过400公里的“骁遥电池”,而智己汽车则紧随其后,发布了搭载66kWh钠锂混动电池的超级增程系统,将CLTC工况下的纯电续航提升至450公里。这一数字已经超越了多数入门级纯电车型,意味着在每天30多公里的往返路程下,用户只需充电一次,即可满足近两周的出行需求。纯电续航的大幅提升,使得增程式车型在日常使用中几乎可以媲美纯电动车,发动机更多地扮演起了“备用电源”的角色。

与此同时,800V高压平台的普及进一步释放了大电池的潜力。800V超快充技术将充电效率提升至与传统高端纯电车相当的水平,使得长途出行中的能量补充变得更为便捷。用户只需在服务区稍作休整,即可补充数百公里的续航;而在城市应急补能时,也仅需片刻时间。这种“纯电主导+燃油兜底”的能源架构,有效解决了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难以兼顾的痛点。

增程式技术的爆发,源于其对用户出行场景的精准匹配。数据显示,增程式车型用户90%的出行由纯电驱动,这意味着技术优化的重点应放在延长纯电续航上,而非过度追求燃油效率。当450公里的纯电续航足以覆盖95%的日常场景时,高速工况下稍高的油耗在用户价值评估中已变得不再重要。这种以场景定义技术参数的逻辑,正在深刻改变着市场竞争的格局。

市场的重新洗牌不仅催生了自主品牌的技术突破,也促使合资车企纷纷调整战略。曾经放弃增程路线的跨国车企,如今正在中国市场重启技术布局。宝马、福特、别克等知名品牌纷纷推出增程式车型,试图在这一新兴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其中,别克至境L7搭载的1.5T增程器热效率高达44%,福特烈马则通过1.5L增程器解决了原车型高油耗的问题。这些燃油时代的技术优势再利用,为合资品牌在新能源转型中提供了宝贵的缓冲时间。

如今,市场竞争的核心已经转向用户体验的精细化打磨。理想L系列以家庭场景为核心定义座舱空间,智己则通过800V平台解决用户的补能焦虑,而零跑C11则凭借2930mm的轴距提供了越级的乘坐空间。随着增程式技术基础架构的日益成熟,差异化竞争将更多地聚焦于智能座舱、能量管理算法以及成本控制能力等方面。长安马自达EZ-6、丰田汉兰达增程版等新车的规划上市,预示着增程式技术将从高端市场向主流消费领域快速渗透。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