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国信证券51亿并购万和证券,高管大调整力挽投行研究业务颓势

   时间:2025-08-01 05:17:16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国信证券对万和证券的收购进程再次更新,近日公布了调整后的股份购买计划。据悉,此次收购的发行价格从原先的每股8.6元下调至8.25元,尽管交易总价维持在51.92亿元不变,但所需发行的股份数量因此增加至6.29亿股,约占发行后总股本的6.14%。

与此同时,国信证券内部的人事调整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尤其是投行和研究所两大业务板块。原投行事业部总裁鲁伟于6月晋升为副总裁,全面负责投行业务。值得注意的是,他原先兼任的公司战略发展部负责人一职,现已转由研究所所长杨均明兼任。这一系列人事变动,在业内引起了广泛关注。

据业内人士透露,国泰海通证券原首席经济学家荀玉根有望近期加盟国信证券,并出任研究所所长一职。荀玉根以其丰富的研究经验和多项行业荣誉,被视为能够显著提升国信证券研究实力的“明星分析师”。

国信证券的投行与研究业务近年来面临不小压力。数据显示,其分仓佣金收入从2021年的5.87亿元逐年下滑至2024年的2.53亿元,行业排名也随之下滑。投行业务同样不容乐观,2022年至2024年的营收分别为18.16亿元、13.63亿元和10.2亿元,呈现出持续下滑的趋势。

万和证券的经营状况也略显一般。根据最新评估报告,其100%股权在2024年11月30日的评估值为54.59亿元,相比半年前的评估值略有增长,但业绩波动较大。2022年至2024年,万和证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81亿元、4.99亿元和5.14亿元,归母净利润则分别为-2.15亿元、0.59亿元和0.64亿元。

此次收购万和证券,国信证券选择了资产基础法进行评估,而非价值收益法。专家分析认为,这可能是由于万和证券业绩波动较大,采用资产基础法可以规避对未来盈利能力的预测风险。同时,资产基础法更侧重于现实成本和资产负债表,虽然可能忽视无形资产,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评估的不确定性。

国信证券在收购外部资产的同时,也在内部进行了一系列的人事调整,旨在重振投行和研究业务。鲁伟的晋升和杨均明的兼职调整,显示出公司对这两条业务线的高度重视。而荀玉根的加盟传闻,更是为市场注入了新的期待。

然而,国信证券面临的挑战依然严峻。研究业务的分仓佣金收入持续下滑,投行业务也面临着合规和业绩的双重压力。今年以来,其IPO保荐项目中主动撤回的比例高达33.33%,进一步凸显了业务的困境。此次系列人事调整能否成为国信证券业务转型的催化剂,尚需时间验证。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