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股市场,一场造富神话悄然上演,主角是名不见经传的上纬新材(688585.SH)。短短半个月内,其股价竟飙升了10倍,令人瞠目结舌。
这一切始于7月8日的一则公告。上纬新材宣布,智元机器人,这家以“AI+机器人”融合创新为核心理念的企业,计划通过协议转让与要约收购的方式,谋求公司控制权。智元机器人的运营主体及其核心团队将共同出资设立持股平台,拟收购上市公司63.62%的股份。
智元机器人,这家成立于2023年2月的年轻企业,凭借其领先的机器人“本体+AI”全栈技术,迅速在具身机器人领域崭露头角。其产品覆盖交互服务、工业智造、商业物流及科研教育等多种商用场景,并已售往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更令人瞩目的是,其创始团队星光熠熠,其中包括曾经的华为天才少年彭志辉,以及曾任华为副总裁的邓泰华等人。
随着智元机器人的入主,上纬新材的股价开始一路飙升。在连续11个交易日涨停后,公司股价定格在92.07元/股,总市值高达371亿元。这一涨幅,无疑让市场为之震动。
然而,关于智元机器人此举的真实意图,市场猜测纷纷。有观点认为,智元机器人意在借壳上市。但收购双方均对此予以否认。上纬新材多次发布公告称,收购方不存在未来12个月内对上纬新材及其子公司的资产和业务进行出售、合并、与他人合资或合作的计划。同时,智元机器人方面也回应称,公司暂无明确赴港IPO计划。
尽管如此,市场的热情并未因此减退。反而,随着智元机器人与上纬新材的联姻,市场开始期待上纬新材能够借此机会转型为A股“具身智能第一股”。然而,这一愿景的实现,显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依据目前信息披露内容及交易规则,上纬新材想要完成这一转型,至少需要一年的时间。而在此期间,股价的暴涨已经提前反映了市场的预期。
值得注意的是,上纬新材在被智元机器人“选中”之前,只是一家平平无奇的企业。其主营业务为新材料的研发、生产与销售,涵盖环保高性能耐腐蚀材料、风电叶片用材料等领域。上市五年来,其在资本市场的表现并不如意,股价常年在5至10元之间徘徊。而此次要约收购的披露,无疑为其带来了一次难得的机遇。
然而,机遇总是伴随着风险。随着上纬新材股价的暴涨,市场也开始警惕其中的估值陷阱与市场不确定性。有分析人士指出,在疯狂炒作的背后,可能隐藏着巨大的风险。投资者需要理性对待投资,根据公司的基本面情况冷静思考,避免盲目跟风造成损失。
事实上,上纬新材并非A股首个因概念炒作而诞生的“十倍股”。历史上,类似的神话曾多次上演,但最终大多都回归了基本面。因此,对于投资者而言,保持理性、警惕风险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上纬新材的停牌核查启动,这场资本狂欢被迫中断。然而,关于其后续发展的讨论却远未结束。在监管目光的聚焦下,信息迷雾将被逐渐刺破。而上纬新材能否成为A股“具身智能第一股”,也将在未来的时间里得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