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AI眼镜赛道白热化:阿里入局引发“百镜大战”,未来格局猜想

   时间:2025-08-06 04:40:25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2025年度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上,阿里巴巴隆重揭晓了其自研的AI眼镜——夸克AI眼镜的最新研发进展,这款设计简约的黑框眼镜,标志着阿里意图重新设定AI眼镜的行业标杆,正式加入激烈的市场竞争。不远处,Rokid的展位同样人头攒动,尽管其明星产品还需等待至9月才能全面上市,但已凭借前期热度成为了展会的焦点。

从meta Ray-Ban年销200万副的佳绩,到小米AI眼镜上市首日即破万的销量记录,再到Rokid眼镜虽售出30万副仍供不应求的盛况,以及阿里巴巴携其庞大生态体系强势入局,百度、字节、XReal、雷鸟、影目、闪极等众多企业也纷纷布局,2025年的AI眼镜领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

这场“百镜大战”远非简单的硬件比拼,它既是技术迭代的关键节点,也是生态系统控制权的争夺,更预示着人类与数字世界交互方式的根本变革。据IDC发布的报告,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眼镜市场出货量激增82.3%,达到148.7万台,其中中国市场以49.4万台出货量、116.1%的增速引领全球。群智咨询预计,同年全球AI智能眼镜市场规模将同比增长110%,达到570万台。

资本与产业界对此表现出浓厚兴趣。自2024年以来,Rokid已完成两轮近6亿融资,影目科技(INMO)也宣布完成了超1.5亿元的B2轮融资。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融资额过亿的AI眼镜企业寥寥无几,而到了2024年,这一数字已攀升至14家,其中Rokid、XREAL等头部企业的融资额尤为显著。

市场竞争格局呈现出双轨并行的特征。国际市场上,meta占据主导地位,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眼镜出货量中,meta份额高达88%。而在中国市场,初创公司与科技巨头的竞争尤为激烈。Rokid Glasses凭借技术创新和场景应用能力脱颖而出,小米则以1999元的亲民价格迅速打开市场,京东平台首发12小时即销量过万。华为则将传统眼镜与蓝牙耳机形态融合,推出钛空圆框光学镜,连续四年在中国音频眼镜市场出货量中排名第一。

技术、生态与硬件的多维度竞争正在重塑行业格局。Rokid凭借SLAM算法、自研操作系统等核心技术构建壁垒,夸克AI眼镜则依托阿里自研大模型创新的AI应用,以及软硬件一体化能力,形成独特优势。生态层面,大厂与初创公司策略分化,阿里强调“硬件+服务”的生态闭环,Rokid则选择开放生态路线,支持多种AI大模型,并与时尚品牌合作,试图打破大厂垄断。硬件与价格方面,小米以低价策略冲击市场,华为则通过联名镜片提升产品溢价。

然而,在行业繁荣的背后,AI眼镜领域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技术瓶颈仍是首要难题,续航与重量的矛盾、显示技术的取舍困境、芯片算力与端侧AI的协同问题,都限制了用户体验的提升。商业化路径的不明确也令企业如履薄冰,硬件毛利率低、用户付费意愿不足、场景定位模糊等问题亟待解决。伦理争议同样不容忽视,隐私保护、数据所有权等问题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

尽管挑战重重,但AI眼镜行业的长期发展趋势依然向好。IDC预测,2025年中国智能眼镜出货量将同比增长121.1%,达到290.7万副,全球市场规模预计将在2029年突破千亿大关。这一增长背后的驱动力在于技术迭代与场景渗透,而行业的“转折点”或许还需要硬件的轻量化革命、AI能力的场景化落地以及生态的跨界融合。

AI眼镜的竞争,不仅关乎硬件本身,更关乎人类与数字世界的相处方式,以及产业权力的转移。正如历史上的每一次技术革命,真正的变革往往发生在技术突破与市场需求相遇的那一刻。对于AI眼镜行业而言,这一时刻或许尚未到来,但已隐约可见。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