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AI芯片领域的佼佼者海光信息近日发布了其2025年上半年的财务报告,数据显示公司业绩呈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
报告显示,海光信息在上半年实现了54.64亿元的营业收入,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45.2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2.01亿元,同比增长40.78%。尤为这是海光信息自上市以来,半年度归母净利润首次超过10亿元大关。
除了营收和净利润的显著增长,海光信息的经营现金流净额也大幅提升至21.77亿元,而去年同期这一数字为-1.13亿元。公司在研发上的投入也持续加大,研发投入金额、研发人员数量和研发人员平均薪酬均较去年同期有所增加。
在业务规模持续扩大的同时,海光信息的应收账款、应付款项以及存货也出现了大幅度的增长。对此,海光信息的证券部工作人员解释称,存货数量的变化主要受到市场需求以及产品生命周期的影响。
在业务层面,海光信息的主营业务——高端处理器的研发、设计和销售表现抢眼。其海光通用处理器(CPU)和海光协处理器(DCU)在市场上获得了广泛的认可,特别是在数据中心、云计算和高端计算等领域,市场份额稳步增长。
随着AI技术的快速发展,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爆发式增长推动了AI加速处理器的技术革命。海光信息在半年报中指出,CPU在AI浪潮中仍然扮演着重要角色,而异构并行计算和“CPU+AI加速处理器”的异构计算新范式正在重塑算力格局。海光DCU已在智算中心、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
市场研究机构IDC发布的报告预测,未来五年,中国智能算力规模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46.2%,通用算力规模的年复合增长率也将达到18.8%。这一趋势为海光信息等国产AI芯片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机遇。
在研发投入方面,海光信息上半年研发投入达到17.11亿元,同比增长24.68%。公司表示,上半年围绕新一代海光通用处理器芯片设计、海光处理器关键技术研发等项目的研发进度加快,投入增加较多。
海光信息的研发人员数量和平均薪酬也有所增加。截至6月30日,公司研发人员数量同比增长27.71%至2369人,研发人员的平均薪酬也增长至44.35万元。
在资本动作方面,海光信息与中科曙光的吸收合并进展也备受市场关注。根据海光信息此前发布的换股吸收合并预案,公司拟以0.5525:1的换股比例吸收合并中科曙光。然而,截至目前,本次交易相关的尽职调查工作尚未完成。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海光信息在市场上的表现依然强劲。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公司近期将有约2000亿市值的股票解禁上市。根据公告,公司前六大股东所持的合计14.38亿股股份将于8月12日起上市流通。然而,这些股东已出具承诺函,表示在海光信息本次吸收合并中科曙光换股完成前,不会减持所持有的海光信息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