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叮咚买菜:从困境到盈利,深耕区域市场迎来新篇章

   时间:2025-08-09 01:12:31 来源:36氪财经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生鲜电商领域,叮咚买菜近年来频繁成为业界的焦点。与每日优鲜的兴衰形成鲜明对比,叮咚买菜不仅成功抵御了市场的冲击,还实现了盈利。这一转变背后的故事,揭示了公司在战略调整、数字化转型以及商品力提升方面的努力。

2023年11月,每日优鲜从纳斯达克退市,标志着这家曾经风光一时的明星创业公司的落幕。与此同时,叮咚买菜迎来了新任CFO王松,他曾在盒马、饿了么等零售巨头任职,拥有丰富的零售经验。面对投资人关于叮咚买菜与每日优鲜差异的提问,王松的回答简洁而有力:“我们是一家踏踏实实做商品的公司。”

早在2021年,叮咚买菜创始人兼CEO梁昌霖就提出了“效率第一,适当考虑规模”的口号,标志着公司从全国扩张转向深耕区域。次年,叮咚买菜果断“斩仓”,陆续撤出多个城市,甚至完全退出了西南市场。尽管这一战略收缩带来了短期的阵痛,包括关闭了广州和深圳的部分站点,但公司逐渐止住了亏损,并在2024年重新开启了扩张策略。

财报数据显示,2024年叮咚买菜全年营收增长了15.5%,达到230.66亿元,归母净利润达到2.95亿元。经营性现金净流也达到了上市以来的最高值9.29亿元,实现了全年转正。这一系列成绩的背后,是公司对效率与盈利能力的不断追求。

然而,正当叮咚买菜走出规模与盈利的“负循环”时,互联网巨头们又在“即时零售”领域发起了新一轮的流量争夺战。作为一家“不大不小的公司”,叮咚买菜如何在这样的竞争环境中延续正向发展,证明自身的增长韧性与长期价值,成为了新的挑战。

叮咚买菜归母净利润情况

叮咚买菜的成功,离不开其在减亏、提效方面的努力。疫情期间,市场教育了消费者,但同时也加速了行业泡沫的破裂。叮咚买菜在关键时刻承接住了供应商的焦虑,通过坦诚沟通,稳定了供应链。同时,公司还通过关店、减亏、止损等措施,逐渐恢复了市场的信任。

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叮咚买菜投入了大量资源。CTO蒋旭带领团队全面升级了公司的数字化基础设施,实现了系统的高容量运行。通过积累日常运营数据,叮咚买菜建立了全链路数字化系统,能够精准预测库存、优化生产与补货计划,从而大幅降低了损耗率。目前,叮咚买菜前置仓90%的采购都由系统直接完成,即使在极端天气下,商品预测的准确率也能保持在85%以上。

2024年,叮咚买菜在减亏的同时,也注重获得新的市场增长。公司首先保持了人事的稳定,通过内部会议重建了员工的信心。随后,叮咚买菜将省下来的资源投入到最具竞争优势的华东市场,新开了130个仓点,主要集中在二、三线市场。通过不断优化仓网结构,叮咚买菜在上海等地区的配送成本已达到了全行业最优。

在商品力提升方面,叮咚买菜也下足了功夫。公司内部建立了一套快上快下的选品机制,根据销售情况动态调整SKU。同时,叮咚买菜还重点发力茶几场景,扩展了商品品类,以满足消费者的日常休闲需求。叮咚买菜还加大了自有品牌的开发力度,销售占比达到了35%。

面对即时零售领域的激烈竞争,叮咚买菜选择了坚持前置仓的商业模式,深耕江浙沪市场的同时不放弃北京等一线城市。公司拒绝参与价格战,而是通过提升数字算法能力与商品力来保持竞争优势。在to B业务上,叮咚买菜已与多个第三方平台展开合作,参与即时零售领域的竞争。

尽管叮咚买菜在华东市场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未来仍面临诸多挑战。随着小象超市等竞争对手的逐步扩张,叮咚买菜是否能在保持华东市场优势的同时,向其他区域再度扩张,仍需时间验证。然而,叮咚买菜已经证明了自己在生鲜电商领域的实力和韧性,未来有望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继续前行。

叮咚买菜商品展示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