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播客界掀起波澜的一则消息近日传出,小宇宙播客平台的三位核心高管——首席运营官陈临风(芒芒)、内容总编欧里(ouli)以及商业市场负责人小福,宣布集体离职。小宇宙官方证实了这一人事变动,并表示尊重三位同事的决定。
这三位高管在小宇宙的发展历程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陈临风作为COO,不仅主导推出了付费订阅和品牌合作等创新商业模式,还助力小宇宙成为国内首个盈利的播客平台。欧里则在内容领域深耕,通过策划“小宇宙播客漫游日”等活动,构建了特色鲜明的专业内容与社区互动生态。小福则在商业市场方面大展拳脚,成功促成多个行业标杆案例。
据知情人士透露,此次离职风波前,小宇宙内部曾迎来一位未公开资料的高级副总裁级别高管。这位新高管在战略方向和团队管理上与原有核心团队产生了分歧,这或许为离职事件埋下了伏笔。
更深层次地,小宇宙的人事变动或许反映了整个中文播客行业面临的共同挑战。随着平台从生存模式向规模扩张转型,情怀驱动的初心与商业现实的压力之间形成了新的割裂。小宇宙的这一变动,无疑是行业转型阵痛期的一个缩影,揭示了播客行业在寻求可持续增长路径时,亟需解决的结构性难题。
中文播客的变现困境尤为突出。今年4月,小宇宙头部播客《不合时宜》因被曝拖欠工资而引发关注。节目组在回应时透露,尽管拥有近50万订阅用户,但在2024年3月至11月期间,广告市场低迷,仅完成一单品牌合作,全年净收入仅为13万元。这一数据赤裸裸地暴露了中文播客变现的艰难。
中文播客的收入主要依赖品牌广告和付费订阅两大支柱。然而,无论是品牌广告还是付费订阅,都面临着薄利且销量有限的困境。播客的“慢媒介”特性与品牌主追求的即时转化效果之间存在根本矛盾,导致播客在广告市场难以分得更大蛋糕。同时,付费订阅也面临用户付费意愿不足的挑战。
面对这一困境,不少平台开始尝试视频播客这一新形态,试图打开新的局面。视频播客结合了音频与视频元素,以深度对话为主,辅以图文或视频片段,形态类似于访谈类综艺节目。海外市场的成功案例刺激了国内平台的尝试,B站、喜马拉雅、抖音等平台纷纷推出视频播客节目。
视频播客确实展现出更强的传播潜力。据数据显示,B站在未进行专项运营和产品导流的情况下,视频播客相关内容的受众已突破4000万人次,用户观看时长大幅增长。更重要的是,视频内容已建立起完整的变现闭环,包括广告分成、品牌定制、直播打赏等多种方式。
然而,视频化也带来了新的问题。一旦转向视频,播客的内容逻辑、叙事节奏、剪辑方式乃至团队配置都需要重构。这不仅增加了创作成本,还可能背离了播客最核心的价值——深度、专注、低干扰的陪伴感。因此,视频化究竟是中文播客走出困境的“解药”,还是在流量驱动下异化自身的“毒药”,尚需时间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