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中国月球采矿加速!揽月着陆器成功起降,开启万亿级太空资源新时代

   时间:2025-08-09 17:37:22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中国航天事业的又一里程碑时刻,2025年8月6日,河北怀来地外天体着陆试验场见证了历史性的突破。伴随着轰鸣声响,中国自主研发的揽月着陆器成功完成了首次着陆起飞综合验证试验,这一壮举不仅为中国的载人登月计划扫清了关键的技术障碍,更为月球资源的开发利用铺设了坚实的道路,标志着万亿级太空采矿产业即将迈入全新的发展阶段。

此次试验中,揽月着陆器作为中国专为载人登月任务设计的全新飞行器,实现了两大革命性的技术跨越。首先,其采用的分层减速与矢量推进方案,成功验证了月面软着陆与起飞的全过程,触月关机精度达到了厘米级,这一成就不仅避免了阿波罗时代因扬尘干扰发动机的问题,更为未来的长期月面作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次,着陆器所搭载的多功能载荷平台,能够承载2名航天员、月球车及科学设备,集生活、能源、数据中心于一体,首次实现了“载人-运输-科研”三位一体的功能,预示着未来将为月球采矿基地的建设提供直接支持。

随着着陆器技术的日益成熟,月球资源的开发步伐也在加快。科学探测结果显示,月球蕴藏着三大战略资源,包括氦-3核聚变燃料、稀土与稀有金属以及钛铁矿与水冰。月壤中富含的太阳风粒子使得氦-3的储量超过了100万吨,这一储量相当于地球已知储量的百万倍,其发电潜力巨大。月球背面的克里普岩富含钍、铀及稀土元素,稀土总量预估为地球的250倍,其中一些重稀土元素是超导材料的核心原料。而月海玄武岩中的钛铁矿储量更是惊人,达到70万亿吨,同时月球极区的水冰可裂解为氢氧火箭燃料,为月球燃料工厂的建设提供了可能。

中国正积极构建月球资源开发的“三步走”战略。首先,计划于2026年至2030年间,派遣机器人先行探矿,嫦娥七号将探测月球南极的水冰分布,并验证中国自主研发的太空采矿机器人。这些机器人设计独特,能够适应月面的微重力环境,实现钻探采样一体化。其次,在2030年至2035年间,嫦娥八号任务将开展月壤的3D打印建造与水氧提取试验,为未来的采矿基地提供能源与建材。最后,在2035年之后,依托国际月球科研站,中国将部署氦-3筛选设备,初步形成年产能百公斤级的燃料工厂,实现规模化开采。

月球资源的开发将对地球能源与材料格局产生深远影响。氦-3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将助力实现碳中和目标。同时,月壤中的稀土元素将替代地球上的开采,缓解战略资源的供应压力。月球上生产的液氧燃料将大幅降低火星任务的成本。高盛报告预测,到2040年,全球太空采矿市场规模将突破万亿美元,中国凭借其在载人登月与国际月球科研站布局上的优势,有望在这一领域占据领先地位。

从嫦娥五号带回的1731克月壤,到未来万吨级的氦-3开采,中国正以航天硬科技为杠杆,撬动星际大航海时代的能源命脉。随着月球矿产逐渐涌入地球市场,现行资源贸易体系或将迎来前所未有的重构。这一话题引发了广泛的讨论,人们期待在评论区中理性探讨这一变革带来的影响。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