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界期待已久的目光中,vivo终于即将揭开其混合现实(MR)头显vivo Vision的神秘面纱。近日,vivo产品经理韩伯啸通过微博分享了vivo Vision的佩戴体验、设计细节以及显示效果,并透露发布会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中。而此前,央视主持人朱广权在vivo内部体验该设备的照片也被意外曝光,暗示vivo Vision或已开放给内部员工进行内测,预示着其正式发布已指日可待。
这并非vivo Vision首次进入公众视野。早在今年3月的博鳌亚洲论坛上,vivo便已展示了这款MR头显的外观设计。去年,vivo执行副总裁胡柏山曾透露,vivo的混合现实团队已壮大至500人,并计划在2025年9月于全国多个城市推出高保真原型机体验。vivo Vision的设计让人联想到Apple Vision Pro,包括外接电池和旋钮设计,但在苹果设备因高昂价格及缺乏实际应用场景而饱受争议的背景下,vivo Vision的命运同样引人关注。
vivo多次强调,vivo Vision并非仅仅是一款技术展示型的MR设备,而是vivo迈向机器人战略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旨在探索更贴近用户日常生活的应用场景,从娱乐影音到空间办公,甚至与vivo正在研发的家庭机器人生态深度融合。vivo表示,依托在AI大模型与影像领域的十年积累,以及自研混合现实头显的空间计算能力,vivo将聚焦于孵化机器人的“大脑”和“眼睛”,主攻消费级市场,特别是家庭场景下的机器人产品。
vivo对MR技术的兴趣由来已久。2023年12月,胡柏山在一次活动中便提及,MR是让机器人具备强大空间感知能力的关键技术,并透露vivo将在三年内推出MR量产产品。这一表态被视为vivo MR项目的最早公开信号。四个月后,在2024年博鳌亚洲论坛上,胡柏山进一步透露,vivo将在次年——即vivo成立30周年之际推出MR原型机。如今,这款原型机vivo Vision即将登上发布会的舞台。
vivo Vision在外观上与Apple Vision Pro颇为相似,整体造型接近滑雪护目镜,采用遮光罩和单圈绑带设计,多处采用旋钮设计,前面板配备了一体式黑色面罩和密集的摄像头及传感器。据韩伯啸透露,vivo Vision的佩戴感受与AirPods Max相近,预计其重量将轻于Apple Vision Pro。vivo Vision同样采用外接电池设计,但鉴于vivo在电池技术方面的优势,其外接电池的能量密度有望超过苹果。
在系统和生态方面,虽然vivo Vision尚未透露是否搭载Android XR,但考虑到其属于vivo“蓝科技”旗下产品,有可能采用vivo自家的蓝河操作系统。芯片方面,预计vivo Vision将采用高通骁龙XR2+ Gen 2。vivo Vision还将叠加vivo已有的大模型、十年影像算法以及与手机的天然协同能力,有望将混合现实体验从单一设备延伸至“手机-机器人”场景串联,这或许是vivo差异化的关键所在。
与Apple Vision Pro和Samsung Project Moohan相比,vivo Vision在定价、场景规划和生态联动上可能走一条截然不同的路线。Apple Vision Pro以先锋体验为核心,定位“空间计算时代的首款旗舰”,但高昂的售价和稀缺的应用场景使其在市场上遇冷。Samsung Project Moohan则更像是Android阵营的技术样板,肩负平台展示与生态启动的使命,短期内未必追求销量。而vivo Vision则试图通过娱乐、办公、家庭等多元场景建立刚需,并将其作为通向机器人时代的阶段性成果。
vivo Vision能否解决Apple Vision Pro面临的问题,关键在于其能否提供过线的体验、清晰的场景以及可接受的门槛。体验方面,MR的体感上限取决于VST的清晰度与延迟、交互的命中率与学习成本以及佩戴舒适度。vivo Vision在外观上向Apple Vision Pro看齐,追求自然手势与旋钮调节的“可控沉浸”,若其体感重量更接近AirPods Max,则在长时佩戴上具有优势。场景方面,vivo将Vision作为家庭入口与机器人前哨同时推进,一端连接手机与本地内容,一端连接家庭设备与未来家用机器人,这种“从家里开口子”的路径或许更为务实。门槛方面,若vivo能将定价控制在接近高端手机或轻薄本的区间,并提供线下试戴、镜片适配、外接电池可拆换等服务细节,或许能被更多用户所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