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理想汽车在其产品策略上做出了迅速且大胆的调整,这一举动在汽车行业内引起了广泛关注。理想汽车董事长兼CEO李想,在个人社交媒体平台上宣布,理想i8将取消原有的Pro、Max、Ultra三个版本,统一为单一版本,并调整售价为33.98万元。
这一决策距离i8新车的发布仅仅过去了一周时间。在汽车行业中,如此迅速地对产品配置和价格进行调整并不多见。许多大企业面对类似情况可能会犹豫不决,担心这样的调整会被视为对产品决策的失误。然而,理想汽车却果断地采取了行动。
据消费者反馈,在理想宣布调整配置和价格时,正好有消费者在进行试驾。他们对i8原本就颇有好感,而当得知价格有所调整后,形容这种感觉就像是“试驾路上突然捡到了2万元”。这位消费者毫不犹豫地立即下单。大多数消费者对理想的这一决定表示赞赏,认为理想真正将用户价值放在首位,其组织能力和效率在产品上得到了体现。
理想的调整具体体现在,将冰箱、VLA(视觉-语言-动作模型)司机大模型等配置由选配改为标配,同时升级了二排舒享套装,包括零重力座椅、遮阳帘和双侧小桌板,使其成为标准配置。理想i8整体以Max为标准配置,并将售价降低了1万元,同时赠送价值1万元的铂金音响。消费者只需额外支付1万元,即可选装后舱娱乐屏,从而享受到“满血版i8”的全部功能。
对于之前选择Ultra版本的消费者,理想将退还2万元的差额;而选择Pro版本的消费者,理想则提供了退订或升级的选项。这一迅速且全面的调整,展现了理想汽车在响应用户需求方面的高效作战能力。
理想汽车此次能够快速作出调整,得益于其对用户需求的敏锐洞察。在积累了一定数量的大定后,理想团队发现,绝大多数用户都倾向于选择中高配版本,这表明用户对冰箱、VLA等配置有实际需求。李想表示,有3万名小定用户在观望,而已经掏钱的用户则通过他们的选择,告诉了理想他们想要的配置和合理的价格。
理想汽车不仅在此次i8配置调整中展现了倾听用户声音的态度,在之前的产品中也有类似的表现。例如,今年4月发布的理想MEGA Home版座椅进行了升级,推出了可以180度旋转的零重力座椅以及舒适型配置。为了让24款MEGA车主在升级座椅时能够保留原有的棕色,理想专门基于新座椅型面重新调制了老棕色,为此投入了数百万元。
李想曾在微博置顶的文章中解释过公司的核心驱动力。他认为,理想的核心驱动力是“成长”。在他看来,产品驱动只是成长的结果之一。i8无疑是理想在成长过程中经历的一次重要考验。
从选配到标配,理想i8的这次调整回归了爆款逻辑。理想汽车将产品标准划分为安全感、价值感和向往感三个维度。李想认为,在看待一个产品时,首先应该关注的是那些可能劝退用户的致命缺点,而不是仅仅关注吸引用户的亮点。
在配置方面,i8全系标配了720公里大电池、英伟达Thor-U芯片、禾赛激光雷达等硬核配件,以及铂金音响、冰箱和舒适座椅等。在5C超充技术的加持下,i8能够实现“充电10分钟增加续航500公里”,解决了用户的续航焦虑。
i8的设计也颇具亮点,它舍弃了传统SUV长车头的设计,采用了流线造型,将车长控制在5.1米以内,却提供了足以媲美MPV的内部空间。在驾驶性能方面,i8采用了双电机四驱动力系统,最大功率400kW,最大扭矩660Nm,能够满足多种出行场景的需求。
理想汽车研发的VLA司机大模型也标配在了i8上。VLA能够完成复杂指令,理解自然语言,并根据语音指令找到目的地。它是目前最接近人类职业司机开车水平的方案,也是理想i8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通过统一SKU和价格,理想i8减少了用户的选择成本和销售解释成本,增加了成为爆款的可能性。这一策略与理想ONE的成功路径相似,当时理想ONE只提供了一个配置和一个价格,精准切中了用户需求,帮助理想快速打开了市场。
在推出纯电产品i8的这一年,正好是理想造车的第十年。在这十年间,汽车市场的节奏明显加快,新车的开发周期缩短,小改款迭代频繁。理想汽车虽然推新品较为平和,但其产品成功率颇高。凭借对增程车和SUV的理解,理想争夺到了一批优质的家庭用户。
在中高端市场,理想汽车已经成为颇具认知度的新能源品牌。凭借L7、L8、L9等车型,理想在30万-40万元的市场中成为了销冠。然而,理想并未满足于此,它发现这一价格区间仍然缺少一款现象级的纯电产品。因此,理想渴望通过i8进一步丰富其在这一价格区间的产品组合,扩大市场份额。
为了赢得消费者的青睐,理想汽车在智能化方面下了不少功夫。除了VLA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外,i8还配备了理想同学智能体,它能够与车主进行自然对话,帮助车主点外卖、缴费等,甚至还能建立“专属记忆”。理想还在拼命补课基础设施,密集布局5C超充站,以解决纯电用户的“里程焦虑症”。
通过不断学习和实战训练,理想汽车在豪华市场中储备了一定的知名度、号召力和用户粘性。此次i8迅速调整作战姿态,再次体现了理想对自我成长轨迹的掌控能力。在成功带火增程产品后,理想能否在30万-40万元价格带打造一款纯电爆款,将成为其成长路上的下一个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