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备受瞩目的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宣布将于8月14日在北京盛大开幕。此次运动会的一大亮点,便是专门为人形机器人设置的表演赛,其中包括单机舞蹈与群体舞蹈两大类别。
在北京舞蹈学院的训练现场,九台即将亮相人机共舞表演的人形机器人引人注目。这些机器人从头到脚,包括发髻、面部、盔甲以及散热织物,均采用了3D打印技术,完美贴合机器人的关节与身形,旨在确保在舞蹈表演中能够自由舒展,不受任何束缚。它们不仅是科技的结晶,更是艺术与技术的完美融合。
此次,这九台机器人将参与舞蹈《秦俑魂》的表演。该舞蹈改编自1997年全国“桃李杯”舞蹈比赛金奖的独舞作品,将其改编为九台机器人与一名舞蹈演员共同完成的群舞,无疑是一项巨大的挑战。从演员的走位到动作的编排,都需要精心设计与调整。每个机器人的动作不仅要独立编程,还需实现分组联动,以确保整个舞蹈的流畅与协调。
为了达到舞蹈动作的流畅标准,舞蹈演员们穿上了动捕服,亲自采集动作数据,为机器人量身定制舞蹈动作。这一过程不仅体现了舞蹈演员的专业素养,也展示了科技与艺术的深度融合。
在单机舞蹈表演赛中,北京舞蹈学院的学生选择了一款体型相对矮小的机器人,它将呈现传统的潮汕英歌舞表演。这一选择不仅展示了机器人舞蹈的多样性,也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