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豪车中国市场遇冷,进口车黄昏下的电动化智能化新战局

   时间:2025-08-14 09:35:44 来源:每日资本论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上海外高桥保税区的烈日下,一排排崭新的进口汽车静静地排列着,然而,它们的命运却不再如往昔般辉煌。经销商们紧锁的眉头和手中的惨淡销售报表,透露出进口车市场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寒冬。

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进口汽车总量仅为22万辆,同比大幅下滑32%,其中6月份更是同比下降30%,环比5月也下降了9%。在这场寒冬中,雷克萨斯成为唯一逆市上扬的品牌,上半年销量同比增长16%,达到58694辆,超越了其他进口车型销量的总和。这得益于其精准的市场定位,避开超豪华市场的陷阱,专注于高性价比的细分市场,甚至在某些城市,其入门版车型的价格已跌破20万元大关。

事实上,进口车市场的萎缩并非一朝一夕。自2018年以来,进口车销量便持续下滑,从2017年的124万辆高峰一路跌至2023年的80万辆,再到2024年的70万辆。而2025年一季度的进口量更是仅有9.5万辆,同比暴跌39%,创下历史最大跌幅。销售端同样不容乐观,1-5月进口乘用车累计销售22.9万辆,同比下滑15.3%。

在这场寒冬中,曾经风光无限的豪车品牌也未能幸免。保时捷、玛莎拉蒂等品牌的进口量大幅下滑,超豪华品牌如宾利、劳斯莱斯等同样未能幸免。法拉利、劳斯莱斯等豪车品牌甚至缺席了2025年的上海车展,这一举动被视为它们在中国市场遭遇挫折的信号。

与进口车市场的萎缩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本土汽车工业的崛起。2025年1-3月,中国汽车出口量达到153.8万辆,同比增长16.4%,出口金额高达257.37亿美元。国产新能源车更是以惊人的速度吞噬着传统燃油豪车的市场份额。在30万-50万元的价格区间内,理想L9、问界M9等本土新能源车型成为了市场的新宠。

以奔驰GLE为例,2025年1-3月其销量同比下滑12.8%至3122辆,而同期问界M9的销量则达到了2.28万辆,是奔驰GLE的七倍有余。在高端轿车市场,蔚来ET9、享界S9等国产新能源车型同样对奔驰S级形成了围剿之势。今年4月,奔驰S级销量同比暴跌44.1%,成为进口车市场下滑最严重的车型之一。

电动化转型已经彻底改变了市场需求结构,燃油车需求持续萎缩,进口燃油车需求也大幅下降。随着国产新能源汽车性价比与认可度的不断提升,以及进口汽车加速国产化,中国汽车市场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传统豪车品牌如宝马、奔驰、奥迪等在中国市场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销量下滑直接冲击了这些品牌的利润表现。宝马集团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下降29%,奔驰净利润更是暴跌55.8%,奥迪净利润也同比下降了37.5%。为应对竞争,宝马、奔驰等品牌在中国市场大幅降价,虽然短期内刺激了销量,但却导致了整车平均单价的下降。

更为严峻的是,美国对进口汽车加征15%关税的政策已经对全球汽车产业造成了冲击。丰田、宝马等跨国车企纷纷预警,新征收的贸易关税将使今年收益大幅减少。关税成本的增加迫使跨国车企重新评估全球生产布局,这也进一步加剧了进口车市场的萎缩。

消费端政策同样不利于进口车。“以旧换新”等政策主要惠及国产新能源车型,而进口车因多为燃油车且价格较高,难以享受政策红利。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月报显示,在“两新”政策的助推下,以燃油车为主的进口汽车需求持续减弱。

如今,进口车市场的萎缩已经反映出中国消费者购车理念的根本转变。曾经,进口车等同于高品质和身份的象征,如今,国产新能源车在智能化、电动化领域已经实现了超越。进口车曾经的“奢侈品”光环渐渐褪去,开始向智能消费入口转型。豪华不再只看价格,实用和科技感成为了消费者更看重的因素。

这种转变在年轻消费群体中尤为明显。他们对传统豪车品牌缺乏情感连接,更看重车辆的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等科技配置。而国产新能源车在这些领域往往领先于传统进口车型。同时,国产车的品质提升也改变了消费者的认知。随着本土高端品牌的崛起以及部分国产超豪华电动车的出现,“进口即优质”的刻板印象被打破。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