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络上流传出一则关于快手电商的新动向——快手似乎正在布局自营电商领域。这一猜测源于快手电商平台上新出现的一家名为“快手官方自营旗舰店”的店铺。
走进这家店铺,不难发现其已上架多款黄金饰品,部分商品还特别标注了“快手自营”的字样。更引人关注的是,该店铺的运营主体成都品农科技有限公司,实际上是快手的全资子公司。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外界推测快手涉足自营电商的重要依据。
然而,面对外界的种种猜测,快手官方并未给出正面回应。据一位接近快手内部的人士透露,快手目前并没有全面进军自营电商的计划,网上流传的信息更多是基于店铺名称的误读。该人士进一步解释,虽然店铺名为“快手官方自营旗舰店”,但其销售的商品实际上均来自快手的合作商家,发货工作也由商家自行负责。
尽管如此,快手的电商战略仍在不断调整和优化中。去年3月底,快手电商推出了托管模式,包括半托管和全托管两种。在全托管模式下,商家仅需提供账号,其余工作如选品、剪辑、发布、运营、销售和售后等均由平台完成;而在半托管模式下,商家则需负责选品、发货和售后,运营和销售则交由平台打理。这一模式更适合那些供应链优势突出但流量运营不足的商家。
在某些特定品类中,平台自营模式还能帮助品牌方更好地参与各地的优惠活动,从而惠及消费者。快手电商消电家居行业总经理曾在采访中透露,部分品牌因未在全国各区域设立公司实体,导致无法在全国范围内参与国家补贴项目。为此,快手规划了全新的自营模式,并在湖北、吉林等省份进行了试点。
从整个电商行业来看,自营电商虽然能让平台在供应链和配送服务上占据优势,但大部分平台仍选择以第三方商家入驻为主。这是因为第三方商家入驻模式对平台来说更为轻量,也更容易提升商品品类的丰富度。对于快手而言,其以短视频社区起家,在内容和流量上具有显著优势,更适合将这些流量导入掌握供应链的第三方商家。
近年来,快手电商的商品交易总额(GMV)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尽管电商行业整体进入内卷期,快手电商的GMV增幅有所放缓,但增长势头并未停滞。财报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快手电商GMV同比增长15.4%,达到3323亿元,电商月均活跃买家数也攀升至1.35亿。同时,新入驻快手的商家数量同比增长超过30%。
在业务布局上,快手电商近一年的运营重点集中在优化商品供给和提升运营效率上。一方面,快手致力于引入更多商家以提升商品丰富性,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另一方面,在平台用户规模和流量增幅难以取得较大突破的情况下,商家规模的大幅增长必然加剧对平台流量的竞争。因此,快手必须通过提升运营效率来确保商家生意的稳定持续增长。为此,快手电商上线了泛货架电商、品牌特卖频道等措施,以提升商品的曝光度和销售量。
在AI技术日益普及的当下,快手也在加大该领域的投入,以提升运营效率和用户体验。在此背景下,投入大量人力和财力建设自营电商显然并非明智之举。自营电商对仓储和物流的要求极高,投入周期长且收效慢,运营风险也相对较高。
事实上,抖音曾在服装、美妆、酒水、电器等少数品类上小范围尝试过自营电商。然而,两年后,抖音电商自营美妆旗舰店、抖音电商自营电器旗舰店等官方自营店铺均已停止运营。这一前车之鉴也为快手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因此,无论是从行业竞争还是从平台自身业务发展的角度来看,快手电商当前更应聚焦于持续优化平台生态以及强化与外部优质供应链的协同等方面。通过更加精细化的运营策略,快手电商有望实现进一步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