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近日对其组织架构进行了重要调整,可灵AI在快手内部的重要性显著增强。据《晚点LatePost》获得的独家消息,快手宣布由公司高级副总裁盖坤兼任可灵AI技术部负责人。盖坤此前已担任可灵AI事业部负责人及社区科学线负责人,此次调整意味着他将直接向快手科技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程一笑汇报。
此次人事变动不仅体现了快手对可灵AI的高度重视,也预示着可灵AI将继续坚持“技术驱动”的战略方向。盖坤以其深厚的技术背景在业界享有盛誉,他在清华大学研读本科与博士期间专注于识别与智能系统领域,并在阿里巴巴期间提出了“深层用户网络兴趣分布”模型,优化了淘宝、天猫等平台的用户点击偏好预测能力。
加入快手后,盖坤主导了多项关键技术落地,包括内容理解应用、推荐大模型及视频生成大模型等,这些技术广泛应用于快手的算法、主站及商业化产品中。盖坤在快手任职期间,特别是在推荐广告搜索技术体系和大模型技术领域,为快手的快速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可灵AI的崛起与盖坤密不可分。可灵大模型最初便是由盖坤带领的社区科学线团队开发,该团队在处理海量视频内容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能力在开发大模型时得到了直接复用。2023年下半年,当多数互联网公司聚焦于大语言模型和图片模型时,盖坤果断决策,将资源投入到视频模型的研发中。这一决策最终使快手在全球率先推出了与Sora一致采用DiT路线的视频大模型,并直接面向普通用户开放。
可灵AI的发展速度令人瞩目。自诞生以来,可灵AI在一年内迭代了30余次,不断提升模型效果。今年4月和5月,可灵分别推出了2.0和2.1版本,强化了模型的可控性。8月15日,可灵2.1模型开启了全新首尾帧功能的内测,用户可以通过自定义首尾帧图像,生成连贯且高质量的视频内容,解决了AI视频生成中的多个痛点问题。
在商业化探索方面,可灵AI同样取得了显著进展。为了保证产品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盖坤早在可灵2.0发布前便提出了2025年实现营收规模“跨越式增长”的目标。据官方数据显示,自商业化以来至今年2月,可灵AI的累计营业收入已超过1亿元。今年前三个月的营收更是超过了2024年下半年的总和,其中P端付费订阅会员贡献了将近70%的营业收入。
此次组织架构调整还涉及张迪,他将不再担任可灵AI事业部技术部负责人。不过,快手一直以来都重视技术人才储备,目前直接从事技术研发工作的员工占全体员工的近半。在可灵AI的发展路径上,盖坤强调要优先保证模型效果,并聚焦P端付费订阅会员,这是全球头部视频生成公司主要瞄准的客户群。盖坤在内部多次提到,希望能用AI技术复现《三体》中的场景,展现了他对可灵AI未来发展的雄心壮志。
随着盖坤兼任可灵AI技术部负责人,快手在视频模型领域的竞争力有望进一步增强。尽管视频模型发展迅速,但仍存在巨大的优化空间。基础模型的质量无疑将决定可灵AI在竞争中的位置,而盖坤及其团队正致力于此,以期在全球视频AI领域占据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