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消费电子迅速迭代、新能源应用持续扩展的背景下,电池作为核心能源组件,其安全性、能效及适配性成为了技术革新的关键所在。南芯科技(股票代码:688484),依托在芯片领域的深厚积累,将电池管理系统(BMS)作为核心布局领域,通过技术创新应对行业难题。
近日,集微网专访了南芯科技移动事业部BMS产品线经理李琳瑶,就公司最新推出的单节锂电池智能保护芯片SC5617E的技术革新、应用特色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同时交流了BMS技术的演进路径、多场景应用潜力及南芯科技的战略规划。
从能量密度迈向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新阶段,消费电子对续航和轻薄的不懈追求,正推动着电池技术不断取得突破。硅负极电池凭借其能量密度优势,逐渐从高端市场向大众市场渗透,但随之而来的能量利用等问题也让业界意识到,电池技术的竞争已远非单纯的“容量较量”。
硅负极电池的普及,实际上是对电池全生命周期管理能力的严峻考验。李琳瑶指出,传统电池保护方案大多聚焦于充放电安全,却难以充分满足电池及系统的多样化需求。当前的BMS方案主要针对石墨电池设计,同样的欠压机制被应用于硅负极电池上,导致能量无法被充分利用。运输过程中的自耗电会缩短存储时间,产线测试时的功耗监测效率也有待提高,“这些问题无法通过单一环节的优化来解决,而需要从‘被动保护’向‘主动协同’的BMS逻辑转变。”
这一转变背后,是终端场景的多元化需求。从手机、平板到可穿戴设备,从折叠屏等创新形态到工业级设备,不同产品对电池的功耗、安全、寿命要求各不相同。例如,穿戴设备待机时的微安级功耗可能直接影响用户体验。李琳瑶强调,BMS的价值在于打通“电芯特性-设备需求-场景变化”的链路,这也是南芯科技在锂电保护芯片领域持续创新的出发点。
最新产品SC5617E通过CTRL引脚智能控制,实现了“协同逻辑”的落地。其创新不仅体现在过压、欠压、放电过流和充电过流的充放电保护上,更拓展至电池全生命周期的多元场景。
从单纯的功能堆砌到无感可靠的转变,SC5617E在正常工作模式下功耗低至2.4μA,待机功耗更是低至0.46μA,低功耗表现处于业界领先地位。同时,它具备高精度和智能控制两大核心优势,通过引入控制引脚,实现了多种创新功能,核心在于让BMS能够“理解”设备的需求。
这种“理解”体现在能够灵活控制芯片进入不同工作模式的两组控制功能上。其中A组支持动态过放调压、运输、产线测试三种模式。动态适配电芯特性,SC5617E能够根据系统需求动态调整欠压保护点,从而在不同工况下优化电池性能。通过调节欠压保护阈值,有效利用电池能量,满足系统电力需求。适配物流与存储场景,运输模式下可切断系统供电,功耗低至80nA,让电池在低容量法规要求下的运输等场景中“沉睡”更久。这一模式特别适用于需要长时间存储或运输的设备,能够显著延长电池的存储时间。适配生产环节,产线测试模式能快速禁用充放电功能,提升整机功耗测试效率。这一模式便于在生产过程中进行功耗测试,确保产品质量和可靠性。
B组为充电关闭功能,解决了折叠屏手机因双电池设计带来的管理复杂度问题,通过充电关闭模式简化了充电路径逻辑。
这些创新直击行业长期存在的“隐性痛点”。例如,可穿戴设备在长期存储中,低功耗模式能避免用户开箱即发现电量不足的尴尬。
南芯科技BMS的创新逻辑并非“做加法”堆砌功能,而是“做减法”——让复杂的电池管理对终端厂商和用户来说“无感却可靠”。此次南芯科技创新推出的两组控制功能,让BMS更加贴近市场需求,“无感”式的产品方案也让解决痛点变得更为自然。
值得注意的是,南芯科技的BMS布局并不仅限于单节电池。其产品矩阵已覆盖单节及多串电池保护方案,能够精准监测过压、欠压、过流等异常,满足从消费电子到工业设备的多样化需求。“多串方案在储能、智能家居等领域的潜力正在释放,我们通过差异化的检测精度和保护逻辑,让不同场景都能找到适合的‘电池管家’。”
从技术创新到生态协同,作为南芯科技重点布局的赛道之一,BMS的发展逻辑远不止于芯片本身,而是构建“芯片-电芯-终端-场景”的协同生态。
南芯科技与消费电子头部客户的合作,早已超越单纯的“供货关系”。据透露,在SC5617E的客户导入过程中,南芯团队为客户提供全流程支持,不仅提供芯片级的保护策略,还联合客户探索系统级的适配方案,通过协同让技术真正落地。
这种协同思维也体现在产品迭代中。目前SC5617E已实现客户端量产,客户反馈推动着南芯思考更多可能性。BMS的创新始终紧跟场景变化,而场景的边界正在不断拓展。
对于行业未来,李琳瑶认为两大趋势值得关注:一是BMS与终端系统的深度融合,未来的电池保护将不再是独立芯片的事,而是与设备算力、传感器数据联动的智能决策;二是绿色低碳诉求下的能效升级,从延长续航到优化充电效率,再到电池回收环节的健康监测,BMS将贯穿电池全生命周期的低碳化。
BMS的终极价值,在于让电池从“被动供能部件”转变为“主动适配伙伴”。在这条赛道上,技术的高度从不由参数的极致决定,而在于对用户需求和行业趋势的深刻理解。随着SC5617E的落地,南芯科技正推动行业关注点从“充得快”向“用得好”转变。这种以系统思维突破单点技术的路径,或将为国产电池管理芯片的创新发展提供新的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