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8月,全球机器人领域的目光聚焦于北京,为期五天的世界机器人大会在此盛大开幕。本届大会以“智慧机器人的进化之路:从环境适应到智能适应”为核心议题,吸引了全球顶尖的智慧和技术汇聚一堂。中联重科,作为装备制造行业的领军企业,凭借其在智能制造和智能机器人研发领域的深厚积累,成为了大会上的焦点。
中联重科中科云谷总经理曾光在大会主论坛上作了精彩发言,分享了中联重科在工业机器人和人形机器人应用方面的探索与成就。他提到,中联重科早在2006年便开始在工程机械制造中引入可编程工业机械臂,引领了行业的智能化转型。这一举措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更为后续的智能机器人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中联重科在智能制造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在湖南长沙的中联智慧产业城,300多条智能制造生产线和超过2000个工业机器人共同协作,实现了从钢板入库到总装的全程自动化。这些自适应机器人能够根据不同的生产需求进行灵活调整,确保了生产的高效和精准。
曾光还介绍了中联重科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最新进展。自2024年开始探索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的应用以来,中联重科已经成功研制了三款人形机器人,包括两款轮式和一款双足版本。这些机器人已经在机加、物流、装配、质检等多个环节进行了试点应用,展现出了强大的作业能力和适应性。
人形机器人在物流环节能够高效搬运物料,为装配环节提供上下料支持;在质检环节,它们则利用先进的视觉系统和质检设备对零部件进行精确检测。这些应用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还降低了人工成本和安全风险。
为了保障机器人的持续进化和闭环运转,中联重科还建设了拥有近百个工位的人形机器人训练场,并打造了中科云谷具身智能平台。这一平台通过云端超脑、大小脑端到端算法模型以及整套工具链,实现了对工业机器人和人形机器人的全面连接和管理。这不仅提升了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还为未来的智能制造提供了有力支撑。
曾光在发言中展望了中联重科对未来工厂的构想。他提出,通过软硬件的协同进化,将形成新的生产模式。在这一模式下,工业机器人和人形机器人将集群协同作业,实现从多品种、小批量的超大规模敏捷制造向单件个性化定制的跨越。这将打造出一个自感知、自适应、自决策的新型智能工厂,为制造业的智能化转型提供全新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