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汽车市场近年来愈发激烈的竞争中,日系汽车品牌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变革。一方面,自主品牌的电动化和智能化转型显著提升了其市场占有率,从昔日的半数占比跃升至逼近七成的大关。
另一方面,市场环境的迅速变化让传统合资车企的日子愈发艰难,尤其是日系品牌,在新能源汽车浪潮的冲击下,市场份额大幅缩水。2025年初,日系品牌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首次跌破10%,降至9.2%,这一变化迫使其加快了转型的步伐。
2025年2月,丰田汽车宣布在上海成立雷克萨斯(上海)新能源有限公司,成为继特斯拉之后第二家获准在中国设立的全外资汽车公司。随后,本田、日产乃至马自达等日系车企纷纷推出新能源车型,誓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然而,半年时间过去后,日系车企的表现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势。丰田汽车在中国市场展现出了强大的竞争力,7月销量同比增长6.8%,达到12.6万辆,成为少数实现正向增长的合资车企。在燃油车市场,丰田依然稳固其领先地位,多款车型销量可观。同时,丰田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发力也初见成效,广汽丰田推出的纯电SUV铂智3X,凭借亲民的价格策略,在合资品牌中脱颖而出。
日产汽车同样实现了销量的回升,7月共售出新车5.82万辆,同比增长21.8%。东风日产作为销量主力,以5.35万辆的销量和19.4%的增长速度,打破了长期下滑的魔咒。日产N7的推出,更是以极具竞争力的价格,向市场展示了日产在新能源领域的决心和实力。
相比之下,本田汽车的表现则略显黯淡。7月销量同比下滑14.6%,其中广汽本田更是同比下滑超过50%,成为当月表现最差的合资品牌。本田在燃油车市场的失守,以及新能源车型未能跳出固有认知,导致其在中国市场的转型步伐明显滞后。
日系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半年改革成效初显,尤其是丰田和日产,通过燃油车与新能源车型的双重发力,守住了销量的基本盘。尽管面临自主品牌的强劲竞争,日系品牌依然凭借长期的规模效应和灵活的价格策略,维持住了市场份额。然而,随着新能源市场的不断发展,日系品牌能否在未来两年内构建出完整的新能源矩阵,将成为其能否重返主流赛道的关键。
丰田汽车在全球范围内的战略调整,也反映了其对燃油车市场基本盘的坚守。尽管新能源车型在中国市场取得了一定的销量,但对于丰田而言,几千辆的销量还难以支撑其转型的成本。因此,丰田在提升产能的同时,也在依托中国新能源供应链进行自我革新,以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
而本田的固执和错误预判,则让其在中国市场的转型之路显得尤为艰难。面对市场的快速变化,本田需要更加灵活和果断的策略,以应对来自自主品牌和同行竞争对手的双重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