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跑汽车近期公布了其2025年上半年的财务报告,这份报告为新能源汽车行业带来了一抹亮色。数据显示,这家年轻的汽车制造商在上半年成功实现了净利润由负转正,紧随理想汽车之后,成为中国造车新势力中第二家达到这一里程碑的企业。
这一成就标志着零跑汽车正式告别了长期以来的低盈利状态,也预示着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分化趋势正在加速。报告指出,零跑汽车在上半年共交付新车22.17万辆,同比增长高达155.7%,不仅在增速上领先同行,更在销量上荣登新势力榜首。与此同时,公司的营业收入也实现了174%的增长,达到242.5亿元,毛利率攀升至14.1%,创历史新高。
尤为零跑汽车在财务健康方面也取得了显著进步。截至上半年末,公司手头资金高达295.8亿元,且经营现金流和自由现金流均为正向。在新能源汽车行业普遍面临资金压力的背景下,这一数字显得尤为亮眼。这主要得益于公司运营效率的提升以及与Stellantis集团的战略合作所带来的融资和资源支持。
零跑汽车的品牌地位也在不断提升。今年7月,公司首次入选《财富》中国500强榜单,单月销量突破5万辆,并连续五个月稳居新势力月销量榜首。这不仅是对公司市场表现的肯定,也是其进入公众视野和产业主流的重要标志。
零跑汽车的成功模式值得深入探讨。与理想汽车通过高端定位和增程战略实现盈利不同,零跑选择了大众化市场,通过性价比和规模化来寻求突破。在成本控制与智能化配置的平衡中,零跑找到了规模化复制的可能,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然而,成功并非一蹴而就,零跑汽车仍需面对诸多挑战。要想保持盈利势头,公司必须在产品力与成本优势之间找到相对平衡,并将国内市场积累的经验和优势拓展至海外市场。在东南亚、中东、欧洲等新能源汽车需求快速增长的地区,零跑能否成功复制其模式,将决定其在全球化竞争中的未来走向。
从行业层面来看,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正面临“三极分化”的局面。高端品牌通过溢价与用户生态实现盈利,规模型企业则通过成本控制和大众市场突围来维持现金流,而那些尚未找到可行商业模式的企业则可能面临资金紧张和边缘化的风险。零跑汽车的半年盈利,无疑为这一格局的演变提供了有力佐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