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晶圆代工领域正酝酿一场重大产能与技术整合事件。近日,芯片制造巨头华虹半导体有限公司(简称“华虹公司”)宣布,计划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收购上海华力微电子有限公司(简称“华力微”)的控股权。
此次收购旨在解决华虹公司在IPO时承诺解决的同业竞争问题。据公告,此次交易构成关联交易,但并不会导致控制权变更,也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交易对方包括华虹公司的母公司上海华虹(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华虹集团”),以及上海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二期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国投先导集成电路私募投资基金合伙企业等。
为确保信息公平披露及避免股价异常波动,华虹公司自公告发布次日起在A股市场停牌,预计停牌时间不超过10个交易日。而其港股交易则未受影响,尽管在停牌公告发布后的首个交易日,华虹半导体港股股价一度下跌超过9%,最终收盘下跌6.20%。
本次收购的核心资产为华力微运营的华虹五厂,该厂与华虹公司在65/55nm和40nm工艺节点上存在同业竞争。华虹五厂是中国大陆首条12英寸全自动集成电路芯片制造生产线,主要生产55nm至28nm工艺节点的芯片,月产能约为3.8万片。此次收购将显著增强华虹公司在这些关键工艺节点的竞争力。
华虹集团此前在华虹公司科创板上市时承诺,将在三年内将华力微注入华虹公司。华虹公司与华力微同为华虹集团旗下的核心企业,分别运营着不同的芯片制造厂。其中,华虹公司运营华虹一厂至华虹三厂、华虹七厂以及华虹九厂,而华力微则运营华虹五厂。华虹集团旗下还有运营华虹六厂的上海华力集成电路有限公司。
半导体行业资深专家张国斌指出,华虹五厂是华虹集团走向高端芯片制造的里程碑,其产品涵盖消费电子产品、图像传感器、物联网等多个领域,是国内55nm节点技术平台最为丰富的代工厂之一。此次收购将实现华虹公司特色工艺与华力微先进逻辑的协同发展,拓宽业务版图,并有望补足华虹公司在物联网、汽车电子等领域的短板。
从产能角度看,华虹公司近期产能利用率持续攀升,2025年二季度已达到108.3%的新高,环比增加5.6个百分点。张国斌认为,此次整合将进一步缓解华虹公司的产能压力,满足市场对晶圆代工日益增长的需求。同时,通过整合,华虹公司的营收和利润有望得到显著提升,规模效应将降低单位成本,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
市场端信号亦显示出积极态势。华虹公司在近期的投资者调研中表示,下游需求的企稳已经体现,并将继续平稳发展。特别是AI相关应用增长强劲,消费电子在政策刺激下出现短期利好,汽车等新能源领域也处于库存下降阶段,为未来增长释放空间。对华虹而言,短期需要依靠现有产能,不断提高工艺能力,并确保产能投入在更有价值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