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一家名为“无冕公司”的创业企业迎来了它的第十个年头。尽管按照传统,十年大庆本应是一场盛大的庆典,但这家仅有十余人、年营收数百万元的小团队却选择了低调纪念。自2019年五周年小庆后,疫情及其后续影响让团队成员对环境变化感同身受,庆祝的心情也随之淡去。
无冕公司的故事始于2015年3月15日,其微信公众号则在同年5月4日正式上线,最初使用的是个人账号。5月12日,公司完成注册,并于6月10日启用公司账号,将之前发布的内容迁移至新平台。因此,团队成员约定将每年的6月10日定为公司的“生日”。
创业之路总是充满起伏。无冕公司从雄心壮志出发,经历了无数挑战,最终发现,走过的每一步都是微小而具体的努力。为了庆祝这个特殊的时刻,公司决定在线上进行一场简单而庄重的纪念活动,邀请读者、股东、员工、商业伙伴和媒体同行参与,通过分享旧照和感言,彼此祝福,并展望未来十年。
作为创始人,王玉德没有选择回顾历史、总结成绩或鼓舞未来,而是决定分享十条实在的经验和心得。他强调,创业永远不晚,但前提是要有真才实学。他提到自己虽然起步较晚,但凭借多年的新闻从业经验和深厚的专业知识,成功地在自媒体领域站稳了脚跟。
王玉德还提醒创业者不要盲目追逐风口,因为很多所谓的“风口”最终都变成了陷阱。他坚持做自己擅长的事情,即使面临知识付费、内容电商等新赛道的诱惑,也始终坚守深度报道和公司新闻的领域。
在谈到媒体人创业时,王玉德指出,媒体人最大的问题是“太聪明”。他们见多识广、人脉资源丰富,但往往因为过于自信而眼高手低,容易陷入追风口的陷阱。相比之下,成功的企业家往往更加专注和执着。
对于传统媒体的未来,王玉德认为讨论“融媒体改革”已经没有意义。他强调,传统媒体需要面对的是所有制属性、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供应与需求等根本问题。而自媒体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其核心在于清晰的产权关系。
王玉德进一步指出,创业者应该把精力放在产品和劳动上,而不是空谈商业模式。他相信,真心诚意地付出劳动,生产出好产品,才是创业成功的关键。同时,他也鼓励大家一技傍身,与时俱进,不卷不躺,坚持专业主义和长期主义。
面对AI等新技术的冲击,王玉德认为内容创造力是媒体人的终极武器。他强调,好的内容作品往往无法用逻辑计算出来,而这正是机器无法替代的。因此,媒体人应该专注于创作有情感、有艺术性的内容。
最后,王玉德谈到了新闻传播专业的未来。他认为,尽管新闻传播专业目前面临诸多挑战,但采访、写作、编辑等基本技能仍然至关重要。他鼓励新闻传播专业的学生和从业者坚持练习手艺,积累专业知识,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王玉德表示,自己正在香港浸会大学攻读传理学硕士学位,以更好地适应自媒体和AI时代的发展。他相信,新闻传播专业在未来仍然会发挥重要作用,而他也期待无冕公司能在下一个十年中继续成长和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