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中国加速推进“万星计划”,低轨卫星互联网布局挑战SpaceX“星链”

   时间:2025-08-19 09:17:31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宣布,在北京时间8月17日晚上22时15分,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卫星互联网低轨09组卫星,此次发射使用的是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值得注意的是,这已经是中国一周内第二次发射卫星互联网低轨卫星,此前在8月13日,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已将08组卫星送入轨道。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介绍,17日当天,中国进行了两次航天发射任务。下午时分,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试验二十八号B星02星。而在晚间,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再次传来捷报,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09组卫星送入太空。

这一系列的发射活动引起了西方媒体的广泛关注。美国科技网站“Drivingeco”报道称,中国在短时间内密集发射卫星,显示出与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的“星链”互联网卫星星座展开竞争的雄心。报道指出,中国正在互联网卫星星座领域发起“前所未有的攻势”,仅一个月内就进行了五次发射。

卫星互联网低轨星座具有诸多优势。相比传统高轨卫星通信,低轨卫星的时延更短,往返时延可压缩至15-100毫秒,满足实时交互需求。在海洋、沙漠、高山、极地等地面基站难以覆盖的区域,卫星互联网通过低轨星座可以实现无死角信号覆盖,为偏远地区和特殊行业提供稳定网络接入。在自然灾害发生时,卫星互联网还能快速恢复通信,成为应急管理的核心支撑。

据透露,中国目前正同步推进三个万星级别的互联网卫星星座计划,包括GW星座(国网星座)、“千帆”星座和“鸿鹄-3”号星座,总数将超过4万颗。这一目标直指SpaceX的“星链”计划,后者目前在轨卫星约7000颗,目标是到21世纪30年代末达到4.2万颗。

然而,要实现这一目标,中国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由于近地轨道资源有限,根据国际电信联盟的要求,申请到卫星频轨资源的公司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卫星部署。这意味着中国需要在未来几年内完成大批卫星的发射任务。为了满足这一需求,中国不仅使用了多种主力运载火箭,还在积极开发更廉价的可重复使用商业运载火箭,以降低航天发射成本。

发射数万颗卫星不仅需要运载火箭,还需要大量的地面基础设施、控制站、用户终端等配套设施。这一切都必须争分夺秒地完成,以保持战略势头。随着近地轨道上的卫星数量越来越多,对卫星运行路线和频率的竞争也变得更加激烈,一旦发生错误,其成本也将变得更高。

全球范围内,各国对于互联网卫星星座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除了SpaceX的“星链”外,美国亚马逊公司推出了“柯伊伯计划”,计划部署3236颗互联网卫星。欧洲通信卫星公司旗下的“一网”公司已完成第一阶段648颗低轨卫星的部署,并实现全球覆盖。为避免过于依赖美国的“星链”,欧盟委员会和欧空局也在积极开发自己的卫星星座。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