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工具App再迎风口:不起眼却月赚千万,开发者如何抓住机遇?

   时间:2025-08-21 15:25:18 来源:白鲸出海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移动互联网的早期浪潮中,工具类应用一直是众多开发者出海的首选之一。凭借其“轻量级、刚需性强、易于变现”的特点,这些应用为不少创业者打开了海外市场的大门。然而,随着直播、短视频、AI等新兴应用的崛起,工具类应用似乎逐渐失去了往日的光环。

然而,从社交媒体平台和各大应用商店的榜单来看,工具类应用的实际表现却与人们的直观感受大相径庭。在TikTok上,以“iPhone存储”为标签的短视频数量高达1.3万个,而在美国iOS工具类畅销榜上,一款清理应用长期稳居榜首。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其他工具品类中,如海外用户愿意为找不到遥控器而付费,也为识别花草而长期订阅相关应用。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应用,实则拥有稳定的刚需市场和清晰的价值定位。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开发者和平台开始重新审视工具类应用的价值。他们发现,工具类产品并非“边角料”,而是因“功能即价值”而长期存在的出海品类。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这或许正是工具类应用重新焕发光彩的好时机。

以遥控器应用为例,这一品类在海外市场的月度消费者支出已突破千万美元大关。智能电视的快速普及和WiFi控制功能的支持,为这类应用提供了绝佳的切入点。同样,照片清理类应用也凭借其高频的“释放存储空间”功能,长期占据美国iOS工具类畅销榜前列。其中,爆款应用“Cleanup”的单月收入更是高达800万美元。

识别类工具也展现出了强大的市场潜力。从植物、硬币到石头、鸟类等,开发者不断推出新产品,累计上线数量已超过1300款。这些应用不仅满足了用户的细分需求,也带动了整个识别品类的月度消费者支出达到2700万美元。

这些数据表明,工具类应用从未真正没落,只是在低调发展。从TikTok for Business等平台的数据来看,这一赛道仍在持续升温。工具类应用的IAA消耗占比长期维持高位,IAP模式也在稳步增长。这一趋势意味着,赚钱的机会不再是个别产品的偶发现象,而是整个赛道正在释放的结构性红利。

然而,工具类应用的门槛相对较低,核心壁垒不够强,这也导致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为了在这一赛道中脱颖而出,开发者开始采取“多品多包”的策略。他们不仅跨品类试水,还在同一品类下打造多款具备差异化定位的产品。例如,同一团队可以围绕“健康”构建多个子品类矩阵,逐一挖掘变现潜力。

在推进“多品类多包”策略时,开发者面临的一个主要难题是如何选择值得投入的品类和市场。随着竞争加剧,传统的依赖经验与直觉的选品方式已难以支撑规模化扩张的需求。因此,不少团队开始结合平台数据和行业趋势,寻找更具性价比的入局方向。

从长期来看,工具品类正在进入“新老交汇”的换挡期。一方面,传统的清理、扫描、壁纸等工具仍具有稳定的变现空间;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开发者开始尝试结合AI、内容与交互设计,围绕垂类场景重做工具应用。植物识别、小组件壁纸以及近期快速崛起的AI工具产品,都是这一趋势下的代表。

以AI卡路里识别工具“Cal AI”为例,虽然“饮食记录”领域已有成熟的应用布局,但“Cal AI”凭借AI识别能力和TikTok渠道的助力,实现了对旧需求的“新演绎”。通过与健身、颜值类达人合作分发内容,该应用在TikTok上迅速获得了大量曝光和用户关注。目前,其月流水稳定在300万美元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这批AI工具的成功并非偶然。它们通常入局门槛不高,但能否精准洞察需求并用“对味的表达”引爆传播,才是决定成败的关键。例如,“Cal AI”的创始人Zach在创业时还是个高中生,但他凭借对用户需求的深刻理解和TikTok渠道的精准投放,成功打造了一款备受欢迎的应用。

对于开发者而言,理解新平台、新工具的用法,并将其与自身资源相结合,是把握下一波结构性机会的关键。平台也在积极提供支持,如TikTok for Business就为开发者提供了Smart+等自动化工具,以提升整体投放效率。

在工具类应用这个看似不起眼但始终存在真实需求的赛道上,新的机会正在不断涌现。开发者们正积极拥抱变化,借助智能化工具和创新策略,探索可控、稳定的增长方式。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