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近日发布了其2025年第二季度的财务报告,数据揭示了这家以搜索引擎起家的科技巨头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业务转型。在剔除爱奇艺的影响后,百度核心收入达到263亿元人民币,尽管同比略有下降2%,但净利润却实现了35%的增长,达到74亿元人民币。尤为引人注目的是,百度的在线营销收入出现了15%的同比下滑,至162亿元人民币,而非在线营销收入则逆势上扬34%,达到100亿元人民币。
百度搜索业务在今年7月迎来了十年来最大的一次改版,搜索框被更大的“智能框”取代,标志着百度正式将AI技术深度融入搜索体验。据财报显示,截至7月,百度64%的移动搜索结果页面已包含AI生成的内容。同时,百度APP的月活跃用户数量达到7.35亿,同比增长5%。托管页收入在第二季度占百度核心在线营销业务收入的50%,显示了百度在AI技术驱动下的业务调整正在逐步显现成效。
然而,尽管百度在AI领域投入巨大,但其在线营销收入的下滑趋势并未立即扭转。自去年第二季度以来,这一收入已经连续五个季度同比下降。百度执行副总裁、移动生态事业群组总经理罗戎在财报会上表示,百度的人工智能检索功能仍处于早期阶段,大规模变现尚未开始,短期内业务相关的收入和利润仍将面临巨大压力。
除了宏观经济环境和广告主预算紧缩的影响外,百度在PC互联网时代积累的用户流量正被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玩家如抖音、小红书等分流。QuestMobile的互联网广告市场价值榜单显示,今年6月百度App的媒介地位指数排名第九,落后于抖音、淘宝、微信等多个移动互联网平台。
为了应对在线营销业务的挑战,百度近期对营销渠道进行了重大调整。据报道,百度取消了济南、重庆、武汉等六个城市的独家代理机制,转而采用服务商运营模式。这一改革旨在提高渠道效率和灵活性,以应对广告收入下滑的压力。
与此同时,百度在AI领域的投入正在为其带来新的增长点。非在线营销收入在第二季度突破百亿元大关,主要由智能云业务带动。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在财报会上透露,百度正在开发文心大模型的下一代旗舰版本,并在多个关键功能上进行了重大改进。他强调,百度将持续关注行业发展,确保技术路线图能够抓住最具潜力的市场机遇。
然而,百度在AI领域的领先地位正面临来自阿里、字节等强劲对手的挑战。特别是在应用层面,百度最早推出的AIGC应用文心一言在月活跃用户数量上落后于DeepSeek等新兴平台。这反映出百度在C端运营上的低调以及免费模式推出时机上的滞后。
截至发稿时,百度方面尚未对记者的相关问题作出回应。在股市方面,百度港股收于85港元,下跌2.58%,总市值接近2338亿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