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信部公开了一份关于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资金清算审核及预拨情况的详细报告,这份报告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各家车企在补贴政策下的得失与沉浮。
数据显示,北汽新能源在这场补贴盛宴中拔得头筹,累计获得超过5亿元的补助资金,占比超过三成,成为最大赢家。相比之下,比亚迪虽然贵为新能源巨头,但在这五年间累计获得的补贴却不足1574万元,占比微乎其微。而长安汽车在三大央企中的补助更是少得可怜,仅为444万元。
探究补贴款项差异的背后,不难发现,补贴政策对续航里程和电池能量密度有着严格的要求,审核流程也相当严谨。许多车企因车辆凭证不符合要求或未按时上传运行数据等原因,被大幅核减补贴金额。例如,比亚迪有约5000辆车未能达标,被核减的补贴金额高达约1.45亿元;奇瑞在2019年申报的7000台车中,仅有23辆符合补贴条件,令人咋舌。
北汽新能源之所以能在这场补贴大战中脱颖而出,主要得益于其在补贴政策早期打造的众多车型均符合补贴要求。反观比亚迪,虽然如今风光无限,但在2016-2020年期间,其新能源车销量结构和主力车型推出时间似乎并未与补贴政策完美契合,导致补贴收获有限。地方政策也是影响补贴分配的重要因素之一,北京、上海等地的车企因地方保护主义而获得了更多的补贴。
这份报告还透露出另一个重要信息:新能源车的补贴退坡趋势明显。2016-2020年度清算总额为16.54亿元,而2021-2022年度预拨补贴仅为1.68亿元。这意味着车企靠补贴“躺赚”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如今,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日益成熟和技术的进步,市场已成为主导力量。
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688.7万辆,同比增长93.4%;而2024年1-7月,新能源汽车销量已达822万辆,渗透率攀升至48.7%。这一数据表明,新能源汽车已不再依赖补贴来吸引消费者,其产品力、技术、品牌等市场因素已成为增长的核心动力。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和技术的不断进步,领先的车企凭借强大的技术实力和市场竞争力,即便在补贴退坡的情况下也能实现高速发展。
因此,这份报告不仅是对过去补贴政策的回顾和总结,更是对未来产业政策走向的预示。未来的产业政策将更加注重营造公平竞争环境、鼓励技术创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规范市场秩序等方面。而车企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不断提升自身技术实力和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