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旅游行业正迎来AI技术的全面革新。今年,多家旅游平台纷纷推出AI助手,为用户提供智能化服务,掀起了一股AI浪潮。
马蜂窝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展示了其AI旅游助手APP,旨在成为用户的专属旅游管家,并推出了个性化攻略定制产品“AI路书”。途牛也不甘落后,4月推出了“AI助手小牛”,并持续更新功能。飞猪则凭借“飞猪AI问一问”迅速接入DeepSeek-R1大模型,为用户提供便捷服务。同程旅行与DeepSeek合作,推出了升级版旅游专属大模型“程心AI”。携程更是早早布局,推出了垂直大模型“携程问道”和AI客服助手“TripGenie”。
相较于互联网其他领域,AI在在线旅游行业的渗透速度并不算快,尤其是在C端应用方面。消费者需求的个性化以及场景的多样性,给AI技术的应用带来了巨大挑战。然而,随着AI在深度思考和学习能力上的进步,这一壁垒正逐渐被打破。
携程创始人梁建章表示,尽管在线旅游AI智能体的发展可能较为缓慢,但整体前景依然值得期待。同程旅行在最新财报中强调,将持续加大在AI应用领域的投入,旨在实现从“AI推荐”到“AI决策执行+预定执行”的闭环。途牛旗下的途致大模型也通过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备案,未来将对AI进行更全面的布局。
AI旅游助手的密集上线,无疑为用户带来了全新的体验,有效提升了出行效率和旅游满意度。然而,现阶段的技术和体验瓶颈仍不容忽视。AI训练数据的滞后更新以及数据孤岛问题,影响了信息的准确性。同时,缺乏场景化定制能力,难以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个性化需求。
在对比各大平台的AI旅游助手时,可以发现它们在提升效率和优化体验方面各有千秋。从交通出行到酒店预订,各平台的基础功能都已相当完善。例如,在查询高铁票时,同程的“程心AI”和飞猪的“飞猪问一问”都能提供详细的班次信息和额外贴士,而携程则更注重直接给出预订链接。在酒店预订方面,携程提供了丰富的选择,并分析了不同价位的酒店卖点,而马蜂窝则相对简洁,选择较少。
在行程规划方面,各平台的AI助手也能提供详细的攻略,从景点推荐到餐饮安排一应俱全。马蜂窝更注重打卡体验,同程则关注出行保障,携程规划严谨,飞猪则胜在完整。这些差异反映了平台在底层大模型、数据样本和交易链路上的不同优势。
然而,AI旅游助手在推广落地过程中仍面临诸多难题。一方面,旅游攻略的低容错率与AI信息准确度的缺陷存在矛盾。受天气、政策等因素影响,航班、景点等信息变动频繁,AI数据库难以实时更新,导致推荐失真。另一方面,场景化、定制化能力也是AI旅游助手的一大短板。现阶段的AI助手制定的攻略往往模式化严重,对小众需求适配性差。
为了克服这些难题,平台们正在积极探索。携程通过构建覆盖B-C两端的AI生态网,以B端建设反哺C端体验。飞猪和同程则采取多智能体驱动模式,通过子AI Agent加快数据更新和集成,提高准确度。马蜂窝则通过AI路书,引导用户输入细致要求,生成贴合个人诉求的完整攻略。
尽管AI旅游助手的发展仍处于早期阶段,功能设计和平台配套部署上仍有待完善,但其带来的变革已不容忽视。未来,若能平衡技术导向与用户需求,解决信任问题,降低使用门槛,AI旅游助手有望构建可持续的内容与商业闭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