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大模型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至各行各业,其带来的变革力量无疑令人瞩目。然而,伴随而来的挑战同样不容忽视——数据泄露风险、模型后门隐患以及跨行业应用的门槛,这些现实问题正成为制约大模型技术规模化应用的瓶颈。
面对这些挑战,大模型的训练效率、部署安全性以及规模化落地的能力,已然成为产业智能化升级的关键所在。如何优化算力使用,确保高敏感场景下的数据安全,以及如何跨越从技术到实际应用之间的鸿沟,成为业界亟待解决的难题。
在武汉国家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一项由华为与合作伙伴共同打造的标杆项目——国家网安基地人工智能中心训推一体化中心(简称“训推中心”),以一种创新的“训推一体+可信数据空间”双引擎模式,为上述问题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
这个“可控训练场”,不仅是国内首个将可信数据空间与AI安全检测相结合的综合性平台,更是以“安全为本,算力为基”的理念,为AI技术在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稳健应用提供了可复制的成功范例。
大模型训练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不仅需要海量且高质量的数据作为“食材”,还需强大的算力作为“烹饪工具”,更重要的是,全流程的安全防护如同“保险锁”,确保整个过程的顺利进行。然而,现实中许多企业面临着数据孤岛、算力成本高以及安全合规漏洞等多重困境。
训推中心通过采用多方安全计算、联邦学习等先进技术,实现了数据的“可用不可见”,从源头上避免了数据泄露的风险。同时,AI安全检测中心如同一个严格的“质检站”,从模型备案到漏洞扫描,全程严格把关,确保输出的模型既高效又可靠。
训推中心还依托AI智能体平台,提供了核心“智力”支持。该平台通过分层社会网络的架构设计,改善了智能体应用对大模型的过度依赖,提高了任务执行的准确率。同时,人机协同的原生设计充分发挥了智能体与人类的协同效能,而多样化模型的动态组合调度则兼顾了效果与算力的经济性。
这一创新设计直击行业痛点,为科研机构、企业和政府部门带来了诸多便利。科研机构无需重复建设算力设施,即可借助中心的公共算力池开展前沿研究;企业能够以更低的成本获取模型训练服务,并通过安全托管规避合规风险;政府部门则多了一个掌握AI技术应用动态的窗口。
走进训推一体化中心的展厅,一块动态更新的生态图谱展示了其强大的生态构建能力。左侧是寻求AI解决方案的场景方,从农业病虫害识别的农户到工业质检的工厂;右侧是提供技术支撑的能力方,包括算法团队和硬件厂商;中间则是负责落地服务的服务方,如集成商等。这张网的核心在于“政府指导、企业主导”的创新机制。
训推中心创新性地搭建了多元化的商业模式,既为企业提供模型加工训练服务,也为开发者提供安全托管服务,还通过服务招商与投资联动,推动技术成果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园。在金融风控、智慧城市治理、智慧出行、企业经营等多个关键领域,训推中心与生态伙伴深度合作,打造了具有实际效能的AI智能体。
例如,在智能客服领域,训推中心的解决方案使用户人均效率提升了24%以上。在城市综合治理领域,智能体平台通过智能识别技术,成功解决了广州番禺区的违停占道、垃圾溢满等城市治理难题。训推中心的持续创新投入与扎实技术落地赢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
这一切的背后,离不开“智能算力+安全技术”的双重支撑。作为华为生态的重要伙伴,训推中心深度融入了华为的技术底座,从昇腾算力提供的强大训练能力,到鲲鹏平台的高安全特性,再到开源开放的软硬件生态,共同构筑了高效且可靠的技术基石。这一协同合作不仅为当下产业智能化转型提供了坚实可靠的“安全锚点”,更为未来无边界的创新探索铺设了广阔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