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科研团队在英国知名学术期刊《自然-医学》上发表了一项突破性研究成果。该研究成功地将一只经过基因编辑的巴马香猪的左肺移植到了一名脑死亡患者的体内,这是全球首例异种肺移植的成功案例。
此次手术由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何建行教授领衔的团队完成。他们选择了一名因重型颅脑损伤而确认脑死亡的患者作为受试者,模拟了临床常见的单肺移植手术过程。供体猪经过了精心的基因编辑,共修改了6处基因,旨在降低移植后可能发生的免疫排斥风险。
术后监测数据显示,移植的猪肺在患者体内成功维持了通气与气体交换功能长达9天。在这段时间里,没有出现超急性排异反应,同时病原学监测也未发现任何活跃感染的迹象。这一成果不仅验证了异种肺移植的可行性,更为解决全球肺移植供体短缺问题提供了新的希望。
何建行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随着全球器官移植需求的不断增长,异种器官移植已成为解决供体短缺困境的重要途径。此次研究的成功标志着异种肺移植领域取得了关键性的进展。他透露,团队将继续优化基因编辑策略和抗排异治疗方案,以延长移植器官的存活时间并维持其功能。
研究团队还计划将自主研发的无管技术应用于未来的异种肺移植试验中,以减少机械通气对供体肺的损伤。这一技术的应用有望进一步推动异种肺移植向临床应用转化,为更多需要肺移植的患者带来福音。
这项研究方案严格遵循了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和伦理准则。在手术进行前,研究团队经过了医院伦理委员会等机构的严格审查与监督。受试者的家属在充分了解研究目的和意义后,出于支持医学进步的愿望,同意无偿参与此次研究。
异种器官移植作为当今全球医学研究的前沿领域,一直备受国际专家的关注。西班牙国家移植组织主任比阿特丽斯·多明格斯-希尔对此次研究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她表示,此前的异种器官移植试验主要集中在肾脏、心脏和肝脏等方面,而肺由于生理平衡微妙且易受损伤,因此异种肺移植面临更大的挑战。中国团队的这一成果无疑为相关研究领域树立了新的里程碑。
此次研究的成功不仅展示了中国科研团队在异种器官移植领域的深厚实力,更为全球医学界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和思路。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异种器官移植将为更多患者带来生命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