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500多年前,画家达·芬奇设计了一个名叫“安卓”的人形机器人

   时间:2025-08-27 10:45:22 来源:新京报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国家自然博物馆内,一场别开生面的展览正引领观众穿越时空,探索意大利文艺复兴巨匠达·芬奇那超越时代的智慧与创意。人们不再仅仅聚焦于《蒙娜丽莎》的微笑或《最后的晚餐》的神秘,而是深入了解了达·芬奇在艺术与科技领域的非凡贡献。

今年六月,一场名为“时空和鸣——解密达·芬奇的艺术科技与自然韵律”的特展盛大开幕,吸引了无数目光。展览的核心展品之一,是一个名为“安卓”的人形机器人模型,它并非现代科技的产物,而是根据达·芬奇五百多年前的设计手稿精心重建而成。

这个“安卓”机器人,其设计灵感源自达·芬奇的温莎纸125r手稿。手稿上,一个发条机器人装置图跃然纸上,人体的面部巧妙地绘制在装置的上方,与下方的机械图精确对应,右侧还细致描绘了食道的解剖结构。据专家考证,这个装置实际上是一个水力推动的人形发条机器人,展现了达·芬奇在机械原理上的深刻理解。

在没有现代电力能源的时代,达·芬奇是如何让“安卓”机器人活动的呢?秘密就藏在机器人的内部机制中。水从顶部进入,驱动两个环状浮筒,随着水位上升,浮筒推动侧杆,迫使中央螺旋柱旋转。当水到达第二个浮筒时,杠杆被触发,阀门打开,水流入另一个容器。这一机制实际上是一个“水引擎”,是达·芬奇庞大发明项目中的一部分。

展览还展示了达·芬奇的复原版手稿《大西洋古抄本》。手稿上布满了各种机械小图,展示了滑轮、绳索传动系统等多种设计,其中不乏可编程的交替运动装置、传动鼓轮及衔铁机构等。这些设计与人形机器人紧密相关,包括机械士兵、机器人乐师等,让人不禁惊叹于达·芬奇的超前思维和创造力。

国家自然博物馆作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免费向社会公众开放,致力于古生物、动物、植物和人类学等领域的标本收藏、科学研究和科学普及工作。自特展开展以来,已接待观众超过15万人次,成为市民文化生活中的一大亮点。

随着北京“博物馆之城”建设的推进,国家自然博物馆的藏品数量也在持续增长。预计到2029年新馆开放时,藏品数量将达到60万件,为观众提供更多元、更丰富的文化体验。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