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BOSS直聘:业绩增速放缓下的资本动作与品牌形象修复之路

   时间:2025-08-27 12:26:52 来源:蓝鲸新闻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招聘市场的风云变幻中,BOSS直聘,这家在线招聘平台的巨头,正面临业绩增速放缓与公众形象重塑的双重考验。

曾以连续两年的两位数增长傲视同行的BOSS直聘,在2025年二季度交出的成绩单却略显黯淡。其营收增速滑落至9.7%,创下两年来的最低记录,首次跌破双位数增长。然而,就在这一数据发布的同时,BOSS直聘的创始人兼CEO赵鹏却在财报会上释放了积极信号,指出招聘市场需求正在回暖,供需关系逐步改善。

这番言论,似乎有意淡化外界对BOSS直聘“求职难,它赚钱”的质疑。的确,一边是业绩增长放缓,另一边却是招聘市场的回暖信号,这样的对比让人不禁对BOSS直聘的业务模式产生更多思考。

而就在业绩发布前的一个月,BOSS直聘在资本市场的动作更是引人注目。7月,该公司完成了自2022年港股上市以来的首次在港增发,共发行3450万股,募资22亿港元。尤为特别的是,此次增发中,BOSS直聘首次向个人投资者开放了10%的份额,即300万股。这一举措不仅吸引了国际配售的超额认购,更在上市后推动了交易量的激增,日均成交量从数千股暴涨至数十万股。

然而,这场看似成功的增发背后,却隐藏着诸多不寻常之处。首先,BOSS直聘账面上的现金流充裕,根本不缺钱。截至2025年6月30日,其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等合计高达160.22亿元人民币,创下近年新高。其次,定向增发通常面向机构投资者,因其周期长、风险大,而此次发售价低至78港元/股,门槛极低,散户也能轻松参与。

对于增发目的,赵鹏直言不讳,表示主要是为了增加港股的交易流动性,吸引更多香港股民和机构参与,共享公司成长的红利。这一解释,让人不禁回想起BOSS直聘在港股上市的特殊路径。2022年,面对美股市场的动荡和中概股的困境,BOSS直聘选择以介绍方式在港交所上市,未发行新股或募集资金,股权结构得以保持稳定。

然而,随着公司业绩的强劲增长,股价持续攀升,BOSS直聘在港股市场的流动性却显得不足。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同比增长11.2%,净利润更是暴涨85.2%,远超去年同期。如此亮眼的业绩,却未能充分惠及普通投资者,股权集中的现状使得股价上涨的红利多被少数人分享。

在此背景下,BOSS直聘面向散户的增发,无疑是一场“发彩票”式的资本回馈。但这场回馈,真的只是那么简单吗?或许,它背后隐藏着BOSS直聘更深层次的考量——修复品牌形象,缓解公众压力。

不少企业主反映,在BOSS直聘上发布职位若不付费,则无法查看求职者完整简历,无法与其联系。更有企业主在黑猫投诉上表示,购买服务后遭遇退款难、乱扣费等问题。而求职者方面,虽然BOSS直聘提供了VIP套餐和高端定制服务,但服务体验却频遭吐槽,如搜索不精准、打招呼无人理等。

在公众形象受损的背景下,BOSS直聘的这次增发,无疑是一次巧妙的资本运作。通过吸引散户和本土机构投资者入场,BOSS直聘不仅提升了市场活跃度,还赢得了资本市场的青睐。而财报中对于招聘市场需求回暖的表述,更是巧妙地将其潜在的业绩下滑风险转化为市场利好,撇清了操纵招聘市场的嫌疑。

然而,现实却是残酷的。在经济上行期未至的宏观背景下,求职与招聘的艰难将是常态。BOSS直聘的高盈利模式,依然容易成为众矢之的。而要想彻底扭转公众形象,BOSS直聘还需付出更多真诚而巨大的努力。毕竟,在资本市场上讲出漂亮的故事并不难,难的是如何在数钱的同时,还能赢得别人的掌声。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