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口可乐,这个凭借一瓶瓶肥宅快乐水风靡全球的饮料巨头,近日传出消息,似乎打算告别其咖啡业务的“苦涩”篇章。据英国天空新闻(Sky News)报道,可口可乐正与知名投资银行Lazard携手,评估出售旗下咖啡连锁品牌Costa的可能性,预估售价高达20亿英镑(折合人民币约192.3亿元),并已初步接触私募股权投资机构。
Costa,这一源自英国、享誉全球的咖啡品牌,拥有超过4000家门店,足迹遍布3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英国咖啡文化的骄傲象征。在被可口可乐收购前,Costa已建立起包括线下门店、咖啡豆零售、烘焙设备及B2B服务在内的多元化业务体系,与星巴克在全球多个市场形成激烈竞争,尤其在英国本土,其市占率一度超越星巴克。
2018年,可口可乐斥资51亿美元(当时约合人民币348亿元)将Costa纳入麾下,被视为其进军咖啡市场、特别是热饮领域的关键一步。时任CEO詹姆斯·昆西曾表示,热饮是可口可乐少数几个尚未拥有全球品牌的领域,而Costa的加入将填补这一空白。
然而,七年时光匆匆流逝,当年的“完美联姻”如今却面临分手的尴尬。在全球咖啡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Costa面临的挑战远不止星巴克。在中国市场,瑞幸等新势力凭借互联网运营和高性价比模式迅速崛起,成为不可忽视的力量,而其他新老咖啡品牌也在不断迭代,争夺市场份额。
Costa的英伦气质和社区定位曾让其在英国市场大放异彩,但面对全球市场的快速变化和年轻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其步伐显得过于沉稳。星巴克的年轻化营销和数字化转型策略,使其在社交平台上大放异彩,吸引了大量年轻消费者。相比之下,Costa的数字化转型进程滞后,产品创新速度也不及星巴克,逐渐在争夺年轻消费者心智的战役中处于下风。
在中国市场,Costa的处境更为尴尬。虽然曾被视为除英国本土外全球最大的市场,但面对瑞幸等本土品牌的激烈竞争,以及国际品牌加速布局的压力,Costa的中高端定位和偏重模式显得格格不入。其价格高于瑞幸,品牌势能又不及星巴克,产品创新未能跟上市场节奏,门店体验也未能形成独特吸引力,导致目标客群被不断分化。
可口可乐的基因在于快消品,擅长品牌建设、渠道分销和规模化生产。而咖啡连锁业务则涉及复杂的门店运营、人员管理和本地化服务,更接近于零售业和本地生活服务。这种基因上的不匹配,使得可口可乐在运营Costa时面临诸多挑战,协同效应未能如愿实现。加之Costa业务增长放缓甚至下滑,对于追求持续增长的可口可乐而言,其战略价值大打折扣。
因此,剥离或出售重资产的Costa业务,对于可口可乐而言或许是一种理性的止损和战略聚焦。这不仅可以让可口可乐将资源集中于自身更擅长的快消品主赛道,还能避免在竞争激烈的咖啡市场中陷入更深的泥潭。对于擅长讲述甜蜜故事的可口可乐来说,或许是时候告别这门走到台前的苦涩生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