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源新材IPO进程加速,但基本面含金量受审视
初源新材,这家专注于感光干膜生产的电子化学品企业,自6月28日提交上市申请以来,其IPO进程便备受瞩目。感光干膜作为制造电子信息产品的关键工艺材料,初源新材凭借其在此领域的深耕细作,已在全球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
据悉,初源新材的感光干膜产品广泛应用于各类电子信息产品的制造中,其凭借感光固化后抵抗蚀刻或电镀的特性,能够按照设计要求转移电路图形。在全球感光干膜市场中,初源新材与长兴材料、旭化成、杜邦等外资及台资企业同台竞技,并以13.2%的全球市占率排名第三,内资企业中更是独占鳌头。其主要客户涵盖了建滔集团、胜宏科技等国内外知名的PCB上市企业。
然而,在光鲜的业绩背后,初源新材也面临着不少挑战。从财务数据来看,其营收在2022年至2024年间虽有所波动,但整体保持稳定,然而扣非净利润却几乎停滞不前。应收账款的持续增长也引发了市场的担忧。报告期内,应收账款账面余额从3.83亿元攀升至5.87亿元,占营收的比例也逐年上升,这无疑加大了公司的现金流压力和坏账风险。
更为关键的是,初源新材在经营独立性方面也饱受质疑。报告期内,公司曾与多家经销商存在关联关系,尽管后来逐步解除了部分关联,但这些经销商仍为初源新材带来了不小的收入。这种关联交易的存在,不仅可能损害中小股东的利益,还可能引发市场对公司业务独立性和公允性的担忧。
初源新材本次IPO拟募资12.20亿元,主要用于扩产和补流。然而,其产能利用率并未达到饱和状态,且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这不禁让人对其募资扩产的必要性和科学性产生疑问。同时,公司账面上拥有充足的货币资金,资产负债率也相对较低,补流资金的需求似乎并不迫切。
尽管如此,初源新材在感光干膜领域的成就仍不容忽视。作为国产干膜光刻胶的首创者和领军者,初源新材打破了外资品牌的垄断,填补了国产空白。其凭借多年的配方、工艺研究与市场实践,已建立了庞大的数据库和稳定的国产化供应链,为多家全球TOP10的PCB企业和国内主要PCB上市企业提供产品服务。在CPCA的业绩榜单中,初源新材连续三年位列“其他专用材料”板块榜首,产品不仅实现了国产替代,更在全球竞争中崭露头角。
初源新材的全球化产能布局也已初步成型。公司在湖南、江西、广东等地设有研发实验室、生产基地、销售分公司及技术服务中心,形成了“两中心、两平台、三基地”的战略布局。2024年,公司进一步完成了东南亚(泰国)海外生产基地与技术平台建设,为其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崛起奠定了坚实基础。
然而,上市之路并非坦途。初源新材需要面对的不仅是业绩成长性、应收账款、经营独立性等内部问题,还有市场竞争、募资用途等外部挑战。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初源新材才能真正实现其价值,赢得市场的信任。
初源新材的IPO进程,不仅是其自身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更是国产电子材料企业在全球产业链中崛起的缩影。然而,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初源新材能否顺利过关,还需时间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