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社交媒体上关于微信公众号内容推送方式的讨论愈发激烈。不少用户表示,随着微信公众号引入个性化算法推荐,原本订阅制的纯净信息流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各类混杂内容。
过去,用户打开微信公众号,看到的基本都是自己订阅的账号推送。而现在,除了订阅内容,还有“朋友在看”、微信看一看推荐的内容,以及视频号、问一问等其他频道的内容。这种变化导致许多用户感到信息过载,难以筛选出真正感兴趣的内容。
微信公众号如今更像是一个内容大熔炉,不仅承载了原有的图文内容,还融入了视频号、问一问等不同形式的内容。微信APP的“公众号”频道成为了唯一频繁向用户推送信息的入口,这一稀缺性使得推送逻辑频繁变动,从过去的“朋友在看”到“快讯”,再到如今的视频号内容,变化不断。
值得注意的是,“公众号”频道的小红点提示频繁出现,但很多时候用户点开后发现并非自己订阅的公众号内容,而是视频号内容。微信给予视频号的权重显著提升,原本属于“快讯”的位置也被视频号取代。问一问账号的加入也进一步打乱了用户的关注列表,使得用户难以区分和筛选不同内容体系。
用户对于微信公众号、视频号、问一问等频道有着不同的需求和偏好。公众号适合阅读中长篇文章,视频号是短视频平台,直播偏向娱乐,而问一问则是问答形式。这些不同内容背后有着不同的风格和受众,很少有人能在所有频道都保持高质量内容输出。
更令人困扰的是,同一条内容有时会在“公众号”频道中多次显示小红点提示。由于公众号没有严格的时间线推送限制,平台为了吸引用户点击,有时会制造虚假的“更新”提示,用户点开后却发现是视频号内容。这种做法不仅损害了用户体验,也降低了用户对“公众号”频道的信任度。
对于微信而言,这或许是一场流量测试,但用户对此并不买账。他们认为,“公众号”频道推送内容混杂后,影响力大大降低。用户打开后发现是视频号的更新,感觉被“骗点击”。在信息过载的时代,用户更希望看到有价值、有逻辑的内容,而不是被各种无关信息分散注意力。
微信公众号原本走的是“去中心化”路线,没有明确记者、编辑对内容进行偏好推送。而个性化算法推荐的引入,使得用户看到的公众号内容越来越缺乏逻辑性和连贯性。内容质量的下降让用户对微信公众号的兴趣逐渐减弱。
面对视频号和问一问等频道的加入,“公众号”频道显得拥挤不堪。用户认为,如果微信真的重视这些频道的发展,不如单独开设频道,避免在“公众号”频道中造成混乱。用户不希望看到自己喜欢的内容被其他无关信息所淹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