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英伟达公司发布的财务预测信息在市场中掀起了波澜,预示着人工智能领域在经历了两年的飞速发展后,其增速或将面临调整。
作为全球芯片制造领域的佼佼者,英伟达预计其第三财季的销售额将达到约540亿美元,虽然这一数字与华尔街的预期相符,但未能满足部分分析师超过600亿美元的预期。消息一出,英伟达的股价在盘后交易中应声下跌约3%。尽管如此,回顾年内,其股价涨幅仍高达35%,市值更是一举突破了4万亿美元大关。
在周三与分析师的电话会议中,英伟达的首席执行官黄仁勋表达了对人工智能未来的坚定信心。他指出,尽管市场存在担忧,但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的支出在未来有望达到3万亿至4万亿美元之巨。然而,这一乐观的预测并未能完全消除市场对于人工智能投资步伐可能放缓的疑虑。
黄仁勋在北京的活动中进一步透露,英伟达正积极拓展人工智能的应用领域,计划通过提供整机、网络设备、软件和服务等多元化产品,来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其市场份额。然而,英伟达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少数几家大型数据中心运营商,如微软和亚马逊等,这些公司的订单约占其销售额的一半。
从最新的财务数据来看,英伟达在上一季度的销售额实现了56%的增长,达到467亿美元,略高于市场预期的462亿美元。尽管季度收入较上年同期增加了160多亿美元,但这却是英伟达两年多来百分比增幅最小的一个季度。这一数据无疑加剧了市场对于人工智能投资热潮可能降温的担忧。
回顾英伟达的发展历程,这家32岁的芯片制造商在黄仁勋的引领下,实现了从小众企业到科技巨头的华丽转身。在公司初创时期,英伟达曾长期在英特尔等巨头的阴影下艰难求生,主要依赖向电脑游戏玩家销售图形处理器来维持运营。然而,随着其图形处理单元(GPU)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广泛应用,英伟达迎来了突破性发展,开创了加速计算的新纪元。
如今,英伟达已成为全球芯片制造领域的领军者之一,其年销售额有望达到2000亿美元,并预计在2028年将突破3000亿美元大关。这一迅猛的增长势头使英伟达在芯片行业总收入中的占比将达到约三分之一。然而,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持续的供应挑战,英伟达能否继续维持其高速增长,仍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未知数。